大冶有色60年 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2014年01月20日 9:15 1992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公司6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冶有色人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的历史。和谐稳定是公司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打造“五个有色”就成为一句空话。近几年,公司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态势迅猛,但与此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存在着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影响不断扩大,内部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的客观现实,公司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2011年提出的“五上目标”中,其中和谐上水平作为公司五个目标之一,高度重视职工的切身利益,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环境。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麟(右一)在困难职工家中慰问。
新入职大学生公寓。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多年来,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谐有色”正是“五个有色”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大冶有色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价值导向。
2006年以来,公司在现任领导班子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五大发展战略”,各方面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公司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打造和谐有色,书写了公司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现阶段我国社会处于又一个新的转型期,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作为省属重点国有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并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以企业的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几年来,公司向社会各界捐助各类善款累计2000万元以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上级组织的肯定。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向汶川、玉树地震捐款680万元,并赶做300多顶帐篷;向第三届中部博览会、黄石市慈善总会、下陆区慈善总会、省炎帝神农故里建设基金会、黄石市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捐助537万元;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号召,连续多年向恩施自治洲巴东县捐助450万元,用于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学生食堂等辅助设施建设,以实际行动支持“616”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省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项目,共捐助80万元;支援大冶市、阳新县新农村建设等200万元以上。
按照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号召,公司积极开展援疆、援藏工作,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公司以产业、以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创造了产业援藏、援疆新模式。在西藏投资5000万元以上,建成了年产10万吨优质矿泉水项目,并积极着手泽当矿田资源开发,建成后将有力带动山南地区经济发展。在新疆,公司正在建设乌恰和哈密两个铜矿项目,预计投产后每年新增矿山铜1.6万~1.8万吨,在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公司力争将其打造为产业援疆的新典范。
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境外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更加重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建立和谐的外部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多年来的运作,公司国内一流铜行业地位已确立,并通过打造品牌名片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形象。
公司坚持按照质量方针,持续改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工作,不断巩固提高产品质量。大江牌阴极铜继续保持“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大江牌白银取得了伦敦贵金属交易市场的交易资格认定,大江牌黄金获得上海黄金期货交易所首批黄金期货注册认定。大江牌阴极铜在伦敦的注册成功使“大江”品牌成为公司信誉的象征,品牌的魅力日益彰显。
通过开展技术攻关,近年,铜冶炼回收率达到97.17%,金冶炼回收率达到92.57%,银冶炼回收率达到87.26%,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与此同时,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加大水的循环利用,开展“三废”治理,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了达标排放。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几年来,结合自身的生产工艺特点,先后实现了余热发电,烟气制酸、冶炼炉渣循环利用,目前公司炉渣实现了100%回收利用。
同时,还通过引进技术及依靠自主创新,从冶炼废渣中提取金银等稀贵金属,不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增加了公司黄金、白银等产品产量,在原有金银产品的基础上,还从冶炼废渣中先后开发出了二氧化硒、碲、硫酸镍、铼等稀贵金属产品,部分稀贵金属产品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