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放开外资准入限制 公布采矿投资情况

——商务部11月19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013年11月20日 16:2 157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中国证券报记者】:澳大利亚工业部部长伊恩·麦克法兰在此前2013中国矿业大会上透露,中澳自由贸协定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签署,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另外目前中澳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展情况是怎样的? (2013-11-19 11:23:11)
  【沈丹阳】:中澳自贸区谈判自2005年启动,目前已经进行了19轮,到现在已经谈了8年。双方在投资、农业、服务等领域的分歧比较大,但一直在努力寻找推动谈判的方法。
  自今年9月份澳大利亚联盟党政府上台以来,包括总理阿博特在内的多名政要,都对中澳自贸区谈判做出积极表态。我们也注意到了,澳大利亚工业部长伊恩·麦克法兰最近的有关表态。对澳方的积极立场,中方表示高度赞赏。
  根据安排,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罗布将于近日访华,与商务部高虎城部长举行会谈。罗布部长届时将介绍澳大利亚新政府对谈判的新思路,我们期待着罗布部长的这次访问。中方愿意与澳方相向而行,在互利共赢、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尽早完成谈判并签署协议。 (2013-11-19 11:23:30)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想关注一下出口,因为在10月份出口还是增长了一些,扭转了上个月的降势,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快到年底了,请分析一下今年整个出口形势怎么样? (2013-11-19 11:37:32)
  【沈丹阳】:从海关前几天发布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10月份外贸出口增速反弹,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二是全球经济近期稍有回暖。10月当月,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的出口增长明显,对日本出口也恢复了增长。
  但从先行指标来看,今年以来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需求乏力、综合成本攀升、国际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压力没有根本减弱,进出口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比如,从刚刚结束不久的第114届广交会情况来看,本届广交会到会客商累计18.96万人次,比2013年春交会同期下降了6.5%,与2012年秋交会基本持平,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企业接单信心不足,出口成交仅316.9亿美元,比2013年春交会下降10.9%,比2012年秋交会下降3%。成交订单中,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占比高达83.8%,6个月以上的长单仅占16.2%。
  因此,我们分析未来2个月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外贸还将面临持续的、多方面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外需的复苏还不确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8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3年全球增长的预期从3.1%下调到2.9%,这是连续6次下调。世界银行10月7日将东亚发展中国家今年与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从7.8%和7.6%下调到7.1%和7.2%。世贸组织将今年全球贸易量的增速预期下调到2.5%,并且将明年全球贸易量预期下调到4.5%。
  二是国内综合成本不断攀升,继续困扰出口企业。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1-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经升值了6.2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63%。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企业利润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也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我国主要出口行业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月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3000元,是印尼、越南等地的2-3倍。而融资难、贷款贵也是中小出口企业面临的突出的矛盾。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和订单对外转移加快。今年1-8月,我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国、日本市场份额分别为46.8%和66.4%,比2012年同期分别下滑0.7和1.7个百分点,在美国市场份额已经连续3年下滑;在欧盟市场份额(1-7月)是42.9%,下滑了1.8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外向型产业对我们竞争的压力也在加大。
  此外,去年最后两个月特别是12月基数比较高,也会影响今年的进出口增速。讲了这么多情况和讲了这么多的困难,全年形势会怎么样?很多专家研究认为,今年外贸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任务基本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要完成全年外贸8%的增速难度比较大。我基本赞同专家的看法,但是,由于今年1-10月进出口已经实现了7.6%的增长,离8%的目标并不太远,因此,我认为经过艰苦的努力,实现8%的预期目标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2013-11-19 11:37:54)

 

[1] [2] [3] [4] [5] [6][7]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