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放开外资准入限制 公布采矿投资情况

——商务部11月19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013年11月20日 16:2 157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沈丹阳】:三、 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2013年1-10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8184家,同比下降9.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0.26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10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1-10月全国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1.34%。电气机械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21.48%和222.27%。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25亿美元,同比下降2.6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4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2.92亿美元,同比下降5.2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9.47%;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水产品加工、建筑陶瓷制品制造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3.77%、67.35%和21.39%。
  二是亚洲十国/地区、欧盟、美国对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36.3亿美元,同比增长7.18%;其中香港对内地投资6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日本对华投资64.63亿美元,同比增长6.31%;韩国对华投资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41%;泰国对华投资4.78亿美元,同比增长489.46%。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1%。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4.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6%;其中德国对华投资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49.6%;荷兰对华投资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3%。
  三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1-10月,我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5亿美元,同比增长9.9%;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10月,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3.9%、8.8%和7.3%。 (2013-11-19 10:32:48)
  【沈丹阳】:四、 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2013年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417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下同)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1-10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48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0%,同比增长7%。除对中国香港和日本投资分别下降13.2%和37.3%外,对俄罗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的投资分别实现858%、227%、92.4%、94%的高速增长,对东盟也实现了25%的较快增长。
  1-10月,我国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占35%,高于全国增速3.9个百分点,广东、山东、江苏位列前三。
  近九成的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五大门类,仅有流向商务服务业的投资有所下降,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势强劲,其中对采矿业投资168亿美元,同比增长99%;批发零售业投资101亿美元,增长47%;制造业投资7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建筑业投资51亿美元,增速高达4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9亿美元,增长54%;房地产业投资17亿美元,增长9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11亿美元,增长146%。
  对外承包工程。2013年1-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73亿美元,同比增长12%;新签合同额1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80个(上年同期403个),合计金额994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28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52个。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1122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29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1-10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8.8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近3.5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22.3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6.5万人。10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0.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万人。截至今年10月末,我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78万人。 (2013-11-19 10:36:42)

 

[1] [2][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