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设计入手推进和谐矿区建设

——创新国土资源社会管理的大胆尝试

2013年10月29日 9:0 104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三)
  据记者了解,在起草这个文件之前,起草组的专家们系统地收集了国外特别是矿业大国在和谐矿区建设方面的资料,在进行比较研究后,吸取了其中的可资借鉴的成分。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为了开拓视野,洋为中用,起草组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矿业大国的矿地关系及管理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国际社会有关和谐矿区建设的一些规律性东西或者说共识。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和谐矿区建设是发达国家矿业立法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法律,共享矿产开发收益,推进和谐矿区建设。1971年12月18日,美国总统签署了《阿拉斯加原住民土地解决法》,妥善解决原住民和石油公司权益争议,建立起和谐矿区判例法案。1976年12月18日,澳大利亚总督签订《土著人土地权法》,规定矿产勘查开发必须得到土著人同意,并进行经济、教育、文化等全方位补偿。《加拿大政府矿产与金属政策:为可持续发展而合作》(1996),将与原住民关系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之一。
  和谐矿区建设是企业矿产勘查开发的前提条件。在加拿大,企业开发矿业必须与原住民签订利益相关者协议(Impact and Benefit Agreement),妥善议定提供就业岗位、组织培训、工程分包、提供商机、资金或股票利益分配、环境治理等事宜。澳大利亚企业在勘探阶段就要和当地居民签订准入协议,提供补偿;在开发阶段要履行更加全面的责任,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自1970年以来,澳大利亚矿产工业在全国投资修建了12个新港口和25座新机场,修建了2000多千米的铁路。五矿集团在澳大利亚发布《可持续发展——澳洲报告》,总结企业和谐矿区建设的理念,影响较大。
  和谐矿区建设是矿区居民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澳大利亚矿区居民从四个方面获得利益保证:一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矿区居民的资源税费转移支付;二是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回报;三是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矿区的生态补偿;四是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的利益保证,如Hamerslety矿保证20年内,通过社区发展、培训、雇用和商业机会等形式,向本地土著居民提供6000万澳元的利益。加拿大通过利益相关者协议实现矿区持续发展,如2008年运营的Victor钻石矿山,在2010年支付给原住民社区523万美元收益,给原住民商业公司带来1.67亿美元贸易额。在美国,一是将各州政府所属土地上矿产资源所征收的权利金全部留在当地,支持当地发展;二是成立可持续发展基金,破除资源诅咒,如1976年成立的阿拉斯加常设基金,使阿拉斯加州居民每年分享900美元~1800美元的红利。
  发达国家矿地和谐的经验给了起草组三点启示: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矿区生态环境的产权归属,使各产权所有者在法律框架内,合理分享矿产开发收益;二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税费收益要向当地倾斜;三是矿山企业要实现从经济主体到社会主体的转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矿地和谐。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