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阴霾”何时转晴?

2013年08月13日 9:20 150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当前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原因
  由上所述,根据经济运行规律,中国经济应在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但进入到2011年,经济又开始向下运行,全年的GDP增长率为9.2%,与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持平,201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8%,是近13年最低的一年。2013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宏观经济超预期低位运行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经济悖周期规律超预期低位运行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
  首先,外部环境的影响。尽管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在复苏,进口需求在增加,但一方面,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导致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与贸易保护的增加,使长期依赖出口拉动的“中国高增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使中国的出口受到一定限制。此外,人民币升值、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上升等供给面因素的变化,也抑制了出口发展。
  其次,宏观调控政策因素。2008~2010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增长、抑通胀,政府采取了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迅速拉起,使经济不触底;2010年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次政策冲击导致经济增长率由2010年一季度的12%回落到2012年一季度的8.1%,使“扩张年”经济反回落。本次经济回落,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力度不大,经济回升的力度也不大。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受下述因素影响,笔者对中国宏观经济保持较高水平增长仍持乐观态度。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自2010年以来,无论从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来看,还是从经济实践来看,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都已经走出经济萧条的阴影,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当然,经济扩张是在波动中完成的。因此,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应是正面的。
  其次,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从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包括利用外资),依赖于劳动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并以此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这一阶段的潜在增长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中国新一轮的工业化、城市化工作的开启,将使潜在的较高的增长率变为现实。
  第三,政府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的行为与政策取向影响着宏观调控的效果。稳增长、调结构是目前政府的工作中心。目前宏观经济超预期低位运行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政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伴随着中央政府调控措施的出台,各地各部门换届的高增长效应必将适时显现。
  关于2013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笔者认为,经济增长将改变趋缓的事态,向适度增长区间回归,即可能向8%左右的区间靠拢。

 

[1] [2] [3] [4][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