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资源型城市央企与地方的关系
2013年08月08日 9:36 1199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分类: 重点新闻
近年来,央企对资源型城市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合作的日益深化,央企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百姓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利益相关性,相互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正确处理好央企与地方的关系,能够有效提高央企的投资效率,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
央企与地方的关系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普遍问题
央企与地方的博弈不仅限于央企与地方政府之间,还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地方民企、地方百姓之间。
——央企对资源型城市大规模投资符合企业和地方的双重利益
2008年至2011年4年时间内,央企对地方投资?穴协议金额?雪增长了42倍。2012年,央企与地方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虽然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但资源型城市的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仍是央企对地方的投资重点。
大规模投资资源型城市是央企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选择。第一,央企投资资源型城市能够占有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提高企业的规模和收益预期。资源型城市拥有丰富的油、气、煤等稀缺资源。央企通过在当地开展资源开发和利用取得的资源开采权,提高了优质资产的比重。随着资源价值的增长,央企的规模不断扩张,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也会提高。第二,央企投资资源型城市能够取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央企获取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在增长。央企通过行使经营权实现资源向商品的转化,从而获得较高的商业利润,保持合理的投资回报率。第三,央企投资资源型城市能够以较少的风险和成本完善产业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与境外投资获取海外资源相比,对国内资源型城市投资的风险较少,成本较低。而且,央企通过完善在国内的产业布局,同样可以提升全球竞争力。再加上国际市场增长乏力,央企对“走出去”愈加谨慎,而是更多地选择了“走下去”。
积极引进央企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第一,资源型城市引进央企可依托并放大自然资源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凝聚转型发展的动力。资源型城市拥有资源优势,央企拥有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优势以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等。地方依托自然资源与央企合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集聚央企的优势资源,高起点开发优势资源,凝聚转型发展的动力。第二,资源型城市引进央企可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地方政府资金短缺、外资增速下降的形势下,吸引央企投资是资源型城市保持经济增速的必然选择。第三,资源型城市引进央企可加速地方资源整合步伐,促进地方产业转向更广阔市场。以产权为纽带与地方企业合资或并购地方企业,目前已成为央企对地方投资的重要方式。资源型城市可以此为契机,加速本地产业整合步伐,提高产业层次。被整合的地方企业也可转变身份,迈入大集团行列,有利于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并能争取到更多的产业扶持政策。
——如何处理好关系是央企与资源型城市合作面临的普遍问题
央企对地方的大规模投资能够有效拉动地方GDP,促进劳动就业,推动产业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随着合作的不断推进,各种矛盾会不断凸显。为吸引央企投资,资源型城市争相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税费优惠、土地优惠、快速审批、财政补贴等。在央企和地方合作之初,央企的资金投入地方建设,双方均是受益者,关系保持平衡。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央企是短缺资源,初期会想尽办法引央企来本地投资,往往忽视了未来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项目启动之后,地方在央企既定投资的基础上希望央企为地方的发展、转型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央企则主要是从企业自身利益角度考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由此导致许多矛盾。
央企与地方的博弈不仅限于央企与地方政府之间,还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地方民企和地方百姓之间。央企及其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比地方政府高,因此,央企很难做到与地方政府平等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地方的诉求。而地方各个层面对央企的责任期待偏高,难以理性认知其企业行为。矛盾产生之后,双方站在各自立场考虑问题,很容易使矛盾激化。有时,矛盾爆发于项目建设阶段,严重时会导致项目停工,企业损失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有时,矛盾爆发于项目或新企业的运营阶段,央企将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