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治污受政策资金技术三重掣肘

2013年07月31日 10:1 107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环保技术待扶持
  资金投入是污染治理的重要条件,但政策和技术同样不可或缺。事实上,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管理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其中对环保重点监控行业在产能规模上设置准入门槛就是其中之一。但这项政策却被业内人士诟病没有管到点子上。
  以铜冶炼行业为例,目前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新建和改造铜冶炼企业,单系统冶炼能力需在10万吨/年及以上。但这项规定在一位冶炼企业高管看来,完全是越俎代庖。
  这位高管打了个比方,假如新疆边远地区有个铜矿,铜精矿品位为20%。如果在当地建一家环保合规的2万吨/年小型冶炼厂,把铜精矿富集到99%,按新疆到沿海2000元/吨以上的运输成本计算,不但避免社会资源无谓的消耗,而且减少碳排放,从另一方面为环保做了贡献。企业也将极具竞争力。
  “管理部门只要抓住环保这个核心,产能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市场解决。”该高管说。
  在环保安全技术指导问题上,邱定蕃院士认为,政府既要监管,又要帮助企业一起解决问题。
  刚从德国考察归来的一位紫金矿业高管向记者介绍,德国的企业上马项目是不需要环保部门审批的,环保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设备投产前进行验收。国外的环保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是专家,当企业遇到环保不过关的环节,环保部门会和企业一起坐下来商量,帮助企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在采访中,有矿主对记者表示,现在环保安全问题都是上升到负刑事责任的层面,他们自身也不愿意拿身家性命去冒风险,但他们缺乏专业技术团队,因此迫切希望得到监管部门个性化的技术指导。他调侃,现在的环保部门就像是卫生检查组下企业,只关心卫生情况,对关键的治污环节和设备具体运行情况等反而视而不见。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