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治污受政策资金技术三重掣肘
2013年07月31日 10:1 10761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时报 分类: 重点新闻
环保资金难落实
三年拿出8个亿进行环境安全系统整改,对于去年营收近500亿、净利润52亿的矿业巨头紫金矿业来说或许并非难事。但对许多存在环保风险的企业而言,这样大投入解决环保问题还不具备条件。
冶炼和矿山同属有色金属产业链上重污染的行业。在一家大型冶炼企业高管看来,业内污染治理问题的拦路虎是历史形成的工艺装备和资金问题。
这位大型冶炼企业高管对记者说,上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很多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分布在从经济角度看根本不适合的内陆封闭地区。这些重资产配置的行业,历史形成的工艺和装备已经落后,想要实现达标排放就必须停产整改。但这些老企业多背负高额的负债、折旧、就业等包袱,本身利润就如刀片一样薄,无力拿出大笔资金停产整改,边生产边整改过程中出现排放超标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当然,这些企业为当地GDP贡献的亮丽数字,让地方政府在环保问题上态度暧昧,也是企业无法停下来的原因。” 该高管补充说。
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在环保投入上的问题则更为严重。环境科学出版集团监事会主席张志敏介绍,一些中小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本谈不上环保投入。日前广西贺洲汇威选矿厂恶意向溶洞偷排含有镉、铊的有毒废水造成贺江水系重金属超标,就是典型的例子。
谈及企业环保投入问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指出,企业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在环保方面的钱是必须花的,否则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邱院士在云南、广西等地区曾亲眼目睹中小冶炼企业大量采用落后的工艺,排放无法达标,环保问题十分严峻。他呼吁,地方政府要下决心关闭这些落后产能,不能因为GDP和就业等问题手软。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