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07月02日 11:32 231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世界经济:
  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公布了其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本文准备对6月全球制造业PMI的表现的做一个梳理。
  数据编纂机构Markit和摩根大通(JPMorgan)指出,“美国、日本、英国、俄国、瑞士和墨西哥PMI录得扩张(50以上),而欧元区的萎缩持续缓和。中国、韩国和越南PMI录得萎缩(50以下)。”
  6月全球综合制造业PMI维持在50.6不变。Markit和摩根大通表示,“6月全球制造业领域就业人数七个月来首次录得下滑,尽管下滑速度非常微小。中国、巴西、越南、瑞士和波兰就业人数下降,美国、英国和韩国不变。最大的亮点是日本,该国自去年5月来,就业率以最快的速度上涨。”
  最近几周,由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Bernanke)暗示可能在年底缩减购债步伐,全球金融市场重回震荡。但是美联储的任何举动都建立在美国未来经济状况之上。
  中国经济显示出放缓的迹象,因该国信贷收紧。同时西欧经济体虽然继续深受困扰,但这些经济体正显示出改善的迹象。


  ■美国经济:
  截至纽约时间下午16:30时(北京时间7月2日凌晨4:30时)标准普尔指数上涨8.68点,涨幅0.54%,至1,614.96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65.36点,涨幅0.44%,至14,974.96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1.24点,涨幅0.92%,至3,434.49点。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小幅反弹,呈现扩张态势,但工厂就业大幅下降。6月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5月份的49.0升至50.9。指数高于50显示制造业活动扩张。5月份PMI为2012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显示制造业活动萎缩。
  美国商务部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居民住宅建筑开支和公共建筑开支上升带动,5月份美国建筑开支环比增加0.5%。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建筑开支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约为8749亿美元,高于前一个月经修正后的8703亿美元,也高于2012年同期的8304亿美元。
  过去一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官员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发表了讲话,一再反驳金融市场对美联储将很快收缩其定量宽松政策的看法。当谈到美联储政策前景时,他们的论调都相当合拍。截至上周五,这些讲话似乎已经缓解了投资者的紧张情绪。


  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跌至10个月低点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周一(7月1日)公布的调查显示,美国6月制造业活动增速为八个月来最慢,因海外需求枯竭,且企业招工为逾三年最低。
  数据显示,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1.9,低于5月的52.3,6月初值为52.2。
  分项数据显示,产出分项指数从52.7上涨到53.5,但国内订单变动不大,海外订单则创下2009年中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迄今最快降速。
  就业分项指标降至49.9,为2010年1月以来最低,且Markit首席经济分析师ChrisWilliamson称,“与制造业每月约减少3万份工作的步伐相匹配。”
  Williamson说:“面对日益令人担心的订单趋势,企业以冷却招聘的方式作出回应。”


  美国5月营建支出月率上升0.5%,受住宅建筑支出增长推动
  美国商务部(DepartmentofCommerce)周一(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营建支出增至逾三年半来的最高水平,表明美国的住房建筑活动升温。
  数据显示,美国5月营建支出月率上升0.5%,预期上升0.7%,4月修正为上升0.1%,初值上升0.4%。
  5月营建支出增长主要是受住宅建筑支出增长的推动。住宅建筑支出月率增长1.2%,年率增长22.7%。私人住宅建筑支出增至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同时,5月公共建筑支出月率增长1.8%,年率下降4.7%。
  当月私人非住宅建筑支出下降1.4%。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