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07月02日 11:32 232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英国:
  英国5月房屋抵押贷款创3年半新高
  英国央行(BOE)周一(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5月货币供应同比、环比均微幅下滑,但房屋抵押贷款创3年半新高,而新增信贷水平也创6个月之最。
  数据显示,英国5月货币供应较4月下降19亿英镑,月率下降0.1%,年率下降0.1%。
  银行贷款投放方面,5月抵押贷款许可总数为103,992件,4月为98,457件;其中房屋抵押贷款58,242件,为09年12月以来新高,总值为87亿英镑,较4月增长3亿英镑;而再融资许可为32,611件,总值为47亿英镑。
  信贷方面,5月新增消费信贷7亿英镑,为2012年12月以来最大增幅,%,6个月平均月度增幅为6亿英镑。消费信贷增长中3亿英镑来自信用卡消费,4亿来自其他贷款和预付款。


  英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2.5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和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周一(7月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6月制造业扩张速度创逾两年(2011年5月份以来)最快。这意味着,在行长卡尼(MarkCarney)开始执掌英国央行(BOE)之际,英国经济复苏正获得动能。
  具体数据显示,英国6月Markit/CIPS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2.5,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的51.5,5月份由51.3修正为51.5。
  尽管分项指标新业务活动创逾两年(2011年5月份以来)新高,意味着英国制造业将继续回升,但就业增速几乎陷于停滞状态,导致各界仍然对英国经济长期内能否保持健康状况忧心忡忡。
  调查表明,海外订单支撑英国商品需求,信心得到改善、生产线得到优化和良好的天气状况也对制造业有利。
  Markit资深经济学家多布森(RobDobson)表示,英国制造业领域在为2013年第二季度取得积极复苏,近期经济产出前景仍然处于上升趋势,销售活动升幅好于趋势水平导致库存被完全消化,制造商势必在2013年后期重新增加库存。
  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资深专家诺博(DavidNoble)认为,尽管新订单连续第四个月回升,但相比5月份,6月份的招聘活动鲜有明显变化,这就意味着“英国制造业领域仍然存在不安情绪”。
  自从英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超预期增长0.3%以来,其经济领域就表现出诸多扩张迹象,形形色色的官方数据和非官方调查结果都表明该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继续回升。这就意味着,该国经济好于卡尼被宣布为英国央行行长时候的表现。
  英国央行定于本周四(7月4日)公布最新一次利率决议。

  ◆意大利:
  意大利6月制造业PMI跳升至49.1,创近两年新高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周一(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意大利6月制造业活动萎缩速度创2011年夏季步入萎缩以来的最低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意大利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49.1,创近两年(2011年7月份以来)新高,但仍连续第23个月陷入萎缩状态,预期升至47.9,前值为47.3。
  分项指标方面,意大利6月制造业产出指数跳升至50.3,为2011年9月份以来首次重返扩张状态,前值为46.8;但另一方面,新订单指数却持续萎缩。
  PMI数据表明,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经济衰退速度可能最终会放缓,其原因在于,尽管意大利内需非常疲软,且出口订单连续第六个月上升,但新订单持续萎缩,意味着该国经济复苏非常依赖于海外需求。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制造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9%左右。
  PMI数据若高于50水平,意味着相关领域处于扩张状态;反之,则处于萎缩困境。


  意大利5月失业率升至12.2%,创纪录新高
  意大利统计局(ISTAT)周一(7月1日)公布,意大利5月失业率自4月的12.0%升至12.2%,创纪录新高;当月就业岗位减少2.7万。
  意大利5月15-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降至38.5%,4月下修为39.9%。
  意大利政府上周(6月28日当周)宣布了一项规模为250亿欧元的计划,以促进年轻人就业。
  5月份,意大利民众(15-64岁)的就业参与率为56.0%,与4月持平。

  ◆西班牙: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周一(7月1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在经历两年多的下滑后,西班牙制造业活动于6月份持稳,受新订单增长提振。这暗示制造业最糟糕的滑坡阶段可能已经过去。
  数据显示,西班牙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5月的48.1升至50.0,创2011年4月以来最高,且为26个月来首次触及荣枯分水岭50。制造业占西班牙整体经济的比重仅逾12%。
  6月,制造业就业分项指数自5月的45.9升至48.9,为2010年11月以来最高,尽管仍低于分水岭50。自2007年8月以来,该指数仅有一次升至50上方。
  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7%,是欧洲失业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Markit分析师AndrewHarker称,二季度末西班牙制造业表现出令人鼓舞的迹象,PMI数据表明新业务增加且产出下滑速度放缓。
  Harker指出,制造业表现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的增长,然而,国内客户需求鲜有复苏的迹象。


  ◆希腊: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周一(7月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希腊制造业萎缩状况并无太大改善,尽管新订单和就业的下滑速度减缓。
  数据显示,希腊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微升至45.4,5月为45.3。45.4是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最高的季度均值读数。
  希腊制造业PMI自2009年9月以来便一直处在荣枯分水岭50下方。制造业占希腊整体经济的比重在15%左右。
  Markit经济学家PhilSmith表示,在新订单和就业下滑速度稍微减缓之际,希腊制造业PMI在6月份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当月,出口订单以今年2月以来最快的速度下滑;需求疲软导致制造商削减制成品库存,以控制成品。同时,受资本货物产出大幅下降影响,制造业产出下滑,但下滑速度为2011年4月以来最慢。
  Smith指出,积压的工作量大幅、加速减少,暗示新订单趋势需要再次得到改善,因为那将对产出构成压力。
  希腊和国际贷款人周一将重启关于发放81亿欧元援助贷款的谈判。此前谈判中断了两周,期间希腊政府差点倒台,因为关闭希腊国家广播电视公司(ERT)引发政府内部矛盾。
  希腊财长斯托纳拉斯(YannisStournaras)将在北京时间22:00同欧盟、欧洲央行(ECB)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举行首次会谈。他希望快速完成谈判,使资金最早能在本月月底之前发放。


  ◆瑞士:
  周一(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6月SVME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5月的52.2降至51.9,但高于预期的51.5。
  该指数由瑞士采购和物资管理协会(SVME)与瑞士信贷(CreditSuisse)联合编制。
  PMI高于50表明行业活动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
  苏黎世银行分析师DavidMarmet对此评论道:“未交付订单的增加以及制成品库存的下降令人振奋。这对往后而言是个好消息。但另一方面,就业数据有些令人失望。”
  Marmet表示:“整体而言,我们能够见到瑞士经济处在复苏的道路上,但(复苏)相当缓慢。”

  ■澳洲: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6月TD-MI通胀指数月率月持平
  道明证券(TDSecurities)与墨尔本研究院(MelbourneInstitute)周一(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澳洲6月通胀指标没有显示出物价上升压力的迹象,表明仅凭通胀因素不会阻碍澳洲联储(RBA0必要时进一步降息。
  数据表明,澳大利亚6月TD-MI通胀指数月率月持平,5月为上升0.2%。该指数年率上升2.4%,升幅略高于上月的2.2%,仍稳居于澳洲联储2%-3%的长期目标区间之内。
  澳洲联储将在周二召开政策会议,外界广泛预期其将维持利率在2.75%不变,澳洲联储已在5月降息。
  道明证券亚太研究主管AnnetteBeacher说道:“我们预计澳洲联储本次会议将很活跃,讨论美联储年底前减少购债,厘清国内经济好坏不一的信号。”
  他补充道:“我们预计现金利率维持在2.75%的纪录低位不变,明确表达放宽政策的倾向,并对最近澳元走软表示欢迎。”
  澳大利亚制造业部门活动性大幅回升
  周一(7月1日)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制造业部门活动性大幅回升,但行业仍处在萎缩阶段。
  澳洲工业集团(AustralianIndustryGroup,AIG)和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6月AIG制造业表现指数(澳洲的PMI指数)跳升5.8点,至49.6。50为该数据的荣枯分水岭。
  分项数据显示,总体数据的改善主要是受产出指数的扩张(50.2)所致,新订单分项(49.9)和供应商出货数据(49.6)也都实现回升。
  尽管如此,在澳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中,制造业出口表现得依然挣扎。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