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略环评优化产业布局 难阻地方GDP增长冲动

2013年04月17日 8:50 1180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工业化初期的西部冲动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第一财经日报》多次走访西部各省份,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十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调查发现,在西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未得到根本控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偏低,重点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根本治理。
  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废水排放总量平均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22.2%,呈现出波动性增长趋势。2010年西部地区废水排放量超过500000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59298万吨,占全国增加量的13.7%。
  2000—201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一样,固废排放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西部地区平均占全国固废排放量的56.4%。 2010年西部地区固废排放量为480多万吨,占全国固废排放量的80%以上,形势不容乐观。
  1950年西部地区总人口为1.75亿人,到2010年增长到3.61亿人,人口过快增长造成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大量开垦坡耕地和草原,过度砍伐天然林资源,天然草原超载过牧,导致西部地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面积迅速增加,耕地质量下降,干旱、暴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使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程度远高于东部地区,也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
  《2011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介绍,目前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第二大区。而就能源利用效率而言,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单位GDP能耗指标值偏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都是煤化工等高耗能项目集中的地区,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是这些地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
  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水平,有的地区工业化刚刚起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低,财政收入少,使得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不约而同地把发展地方经济作为政府执政的首要目标,形成了追求GDP增长的强劲动力。

[1] [2] [3] [4][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