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略环评优化产业布局 难阻地方GDP增长冲动

2013年04月17日 8:50 118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现有产业“过重”,加剧生态风险
  2000年到2010年,西部五省区的经济总量增长了两倍左右,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全国水平差距仍然明显,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0%。
  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突围关乎未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但在环境专家看来,西部脆弱的生态支撑不了地方热捧的重化工产业。可地方的质疑又来了,西部能源资源丰富,不靠重化工,靠什么?
  陈吉宁说,“西部5省区重点行业发展战略环评报告”就试图扭转一些地方官员对未来发展认识的误区。专家的调查已经证实,一些地区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严重损害了当地生态功能和安全水平。
  西部5省区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往往也是生态重要地区或生态敏感单元,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极易引发各类生态问题并加速生态环境恶化,对区域生态功能和安全构成威胁。
  比如,黔西北-黔西-黔西南一线的煤矿开采密集带、伊犁河谷、吐哈盆地等矿产资源富集区,与当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在空间上重叠,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加大,全国生态屏障功能的保护难度也必将加大。
  甘青新地区前5位的产业均为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快速扩张对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甘青新地区内陆河区用水已达极限,河西走廊、天山北坡中段和吐哈盆地的水资源利用率超过95%,普遍存在地下水过度使用和超采的问题。河西走廊地区地下水漏斗地区面积逐年增大。
  云贵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主要集中于珠江上游水源涵养重要地区,贵州的煤矿富集区同时也是西南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甘青新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冲突日益尖锐,生态保护用地正在被蚕食。
  陈吉宁说,总体来看,西部地区正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能力不强的双重困境,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压力,面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产业重化与环境承载的双重矛盾,面临改善民生、遏制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