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材料产业发展预测
受制创新不足 新材料发展需升级换代
2013年03月14日 11:29 9665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陈祎淼
膜材料:
膜技术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2010年,我国膜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全球膜市场的10%左右。全国从事分离膜研究的科研院所、大学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达300余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高性能膜材料创新链和产业链。据统计,2011年膜协会常务理事中23家制作膜元件的企业累计实现膜元件收入26.03亿元,同比增长约40.34%,总销售收入48.78亿元,同比增长35.37%。
近十年来,中国的膜技术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国际技术先进国家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现代化、产业化程度低;原料不规范;工艺参数未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膜的品种少,应用范围小;应用的工艺设计、系统成套能力、膜组件水平、相关机电产品等方面,尚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膜技术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层面看,提高膜的通水量和减少膜污染(包括膜污染引起的膜更换)是推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重要因素。因此,研发新的膜材料、利用新工艺改善膜结构以提高膜的通水量和抗污染能力是21世纪膜材料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膜工艺作为水处理的重要手段,对污水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是规模越大越经济,膜组件的投资则与规模成正比。当今科研的重要方向依旧是研发更高最大经济流量的膜组合工艺,建立大规模膜工艺水处理项目。
工程塑料:
2/3的工程塑料仍依靠进口
我国工程塑料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树脂合成、塑料改性与合金、加工应用等相关配套能力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我国五大通用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聚苯醚树脂]均已实现批量生产,而特种工程塑料除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初步实现产业化外,其他多数处于生产开发和应用研究阶段。
近年来有近2/3的工程塑料产品仍然依靠进口,大部分市场被国外厂家所占有,但随着国内供应量的增加,自给率逐步提高。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消费量接近240万吨,总产量约90万吨,自给率约37%。
近几年我国工程塑料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品基础原料国产化程度很低。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而且生产装置规模较小、产品种类少,企业多从事工程塑料改性,生产基础原料的企业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工程塑料的发展。二是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国家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研发成果容易外散。四是产业链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重视产品开发而忽略应用开发等。
目前,国内工程塑料产业呈现出几大特点,即合金发展快、竞争激烈、原料为软肋。今后工程塑料行业将立足高端、特色专用化发展方向。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发达国家每辆汽车平均用塑料量将达到500千克以上。由此可见,汽车业的发展对工程塑料的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