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材料产业发展预测
受制创新不足 新材料发展需升级换代
2013年03月14日 11:29 96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陈祎淼
复合材料:
产量将保持10%以上年均增速
据国家统计局对347家规模以上复合材料生产企业2011年经营情况统计显示,工业总产值为582亿元,同比增长15.22%;销售产值为572亿元,同比增长15.17%;FRP出口交货为25亿元,同比下降9.13%。
据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调查,2011年我国热固性复合材料产量达263万吨,同比增长10.50%;热塑性复合材料达118万吨,同比增长29.67%;总产量达381万吨,同比增长15.81%,产量继续超越美国,蝉联世界第一。
预测分析指出,全球复合材料行业的重心正在从欧美发达国家转向亚洲,亚洲复合材料产量高速增长是行业发展最明显的趋势之一,中国将成为全球复合材料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复合材料产量将会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
此外,“十二五”新材料产业规划已将复合材料产业纳入重点支持产业方向,复合材料产业应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行业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着力解决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攻克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原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模拟仿真技术、工业化生产技术及装备制造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加大复合材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攻关力度;推进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重视复合材料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开展复合材料废弃物的破碎技术、复合材料废弃物燃料化技术和复合材料废弃物资源化集成技术研究。
特种橡胶:
下游市场将拉动需求增长
2000年,国内合成橡胶主要品种产能103万吨/年,产量81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78.3%。到2011年年底,国内合成橡胶产能295万吨/年左右,产量248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84.2%。2000~2011年期间国内合成橡胶产量年均增长率10.7%。
2011年,国内各类特种弹性体生产能力达到27万吨/年,产量约16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59.0%。CM、TPU等是产量较大的品种,而更精细的品种的开工水平普遍很低,甚至有的品种已经停产。2011年特种弹性体消费量达到43.5万吨,其中进口27.4万吨。虽然国内特种弹性体产品产量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自给率仅为37.0%。
目前,国内特种弹性体生产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工和应用研究不够,加工工艺和设备比较落后,装置开工率较低。二是CSM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环保不达标。三是产品牌号少,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四是部分现有装置操作水平不高,能耗物耗较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没有形成系列化。五是特种弹性体专用配合剂,如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及操作助剂等的开发和生产未足够重视。
预测指出,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向好,下游产品将拉动特种弹性体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特种弹性体市场前景较好,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发展潜力较大。未来国内特种弹性体市场将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大技术开发、创新和推广,加快新产品、新牌号、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