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公布

2013年03月07日 19:16 262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3 生物产业
  3.1生物医药产业
  3.1.1新型疫苗
  肝炎、疟疾、结核、艾滋病、手足口等重大或新发传染病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流感百白破(无细胞)、水痘、麻疹、甲肝、脊髓灰质炎等传统基础免疫用疫苗升级换代和联合疫苗。新剂型口服疫苗,吸入性疫苗及疫苗生产用清洁动物、细胞基质、培养基等。
  疫苗抗原大规模培养、疫苗抗原纯化技术、蛋白纯化生产新工艺技术,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性相关技术,冻干疫苗耐热保护技术和疫苗质量快速评价技术和方法等。
  3.1.2生物技术药物
  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难治性疾病以及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体类药物,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针对恶性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基因治疗药物。重组凝血因子、基因重组白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产品。利于提高血浆利用率的血液制品。
  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稳定表达细胞系构建技术等的规模化制备生产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化学修饰技术、长效、缓释、控释等生物制剂技术,多肽药物大规模合成技术等,疫苗的新型载体、佐剂、稳定剂和保护剂,细胞治疗相关技术。
  3.1.3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
  抗病毒、抗耐药菌、抗深部和多重真菌、抗耐药结核杆菌、抗其他微生物(如衣原体、支原体、疟疾、寄生虫等)的新型抗感染药物,治疗肺癌、肝癌等我国高发肿瘤疾病的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高的靶向、高选择性抗肿瘤药及辅助用药,防治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及治疗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新颖、长效速效、用药便捷的新型单、复方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痛风、免疫低下等疾病以及移植排异反应的新型免疫调节剂。针对抑郁、焦虑、失眠、精神分裂等精神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神经性疼痛等,解除症状的新型速效药物和缓解病情的新型长效药物。
  药物生产的分离纯化技术、手性合成和拆分技术、生物催化合成技术、晶型制备技术,药物生产在线质量控制技术,药物信息技术等;制剂生产的缓释、控释、长效制剂技术,速释制剂技术,靶向释药技术,透皮和粘膜给药制剂技术等新剂型工艺技术等。
  3.1.4现代中药与民族药
  围绕重大疾病针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病种的中药新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制备工艺先进的中药新药。疗效确切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有显著疗效的民族药二次开发,针对民族和地方传统用药的新用途、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源于昆虫动物的民族特色动物药物的开发。
  中药提取精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技术和装备、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与技术等,以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源于昆虫动物药的提取精制及质量控制特种技术等。
  珍稀濒危品种保护、替代品研究,建设道地和紧缺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养殖,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构建中药种质及活性成分资源库,完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我国独有的源于昆虫动物药的种质及活性成分资源库建设及养殖质量管理规范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的建设,开展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搭建濒危独特药用昆虫动物资源保护信息网络。
  3.1.5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天然药物的生产、药物活性成分等分离用的高精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设备和介质,以及适用于生物制品厂的生产装置等。新型固体制剂用辅料,新型包衣材料,新型注射用辅料,药用制剂预混辅料。
  3.1.6海洋生物医药
  源于海洋生物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骨关节病、降血糖、减肥及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高效海洋生物创新药物。海洋动物疫苗与诊断试剂,海洋生物兽药,现代中兽药,海洋动植物生物反应器药物,现代中药。
  3.1.7生物医药服务
  针对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和医疗器械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以获得上市许可为目标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的委托合同研究(CRO)。不同规模的医药原料、辅料和制剂的委托合同生产(CMO)。生物资源(包括人类、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及其他特殊样本库(化合物库、细胞库、抗体库和其他生物元件库)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服务。生物信息系统(基因组信息、蛋白组信息、系统生物学信息等)和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发掘利用服务。基因测序、药物筛选、实验动物模型、规模化动植物转基因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的供应、维护、检测监测服务。生物安全实验室、GMP生产车间的设计、建造、维护、报批和监控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的社区和家庭远程健康管理服务。
  3.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3.2.1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PET-MRI等多模态影像设备,数字X线机,基于平板探测器的高分辨率锥光束三维CT系列设备,高性能超声诊断设备,高清柔性电子内窥镜,高清电子腹腔镜。
  数字X线机。包括非晶硅TFT平板探测器,高性能胃肠机,乳腺X光机,数字减影系统(DSA),移动C臂X线机。
  高性能超声诊断设备。包括高端彩超诊断设备,便携式全数字超声仪,超声弹性成像乳腺诊断系统,内镜超声系统,血管内超声系统。
  手持式/微型彩超,超导磁体、高热容量X线球管、非晶硅TFT板平探测器、高密度面阵超声探头、抗磁场PET探测器、用于低剂量DSA和静态CT的面阵光子探测器等核心部件。
  3.2.2先进治疗设备
  肿瘤治疗设备。包括重离子治疗设备、质子治疗设备,实时影像引导放疗系统,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快速调强放疗系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设备,磁感应热疗系统,射频/微波/氩氦刀等肿瘤消融治疗设备。
  数字化手术设备。包括数字一体化手术系统,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计算机辅助红外手术导航系统,数字麻醉机工作站。
  生命支持设备。包括移动重症监护系统,各类有创及无创呼吸机,持续血液净化系统,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机,人工肝治疗仪,血液灌流、血浆吸附及血浆置换设备和耗材,人工心肺机,左心辅助装置,自动除颤器。
  植入电子治疗装置。包括植入式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
  康复治疗设备。包括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FES功能性电刺激,三维实时肌力评测与平衡控制训练系统,下肢康复机器人,中风/盆底等生物反馈治疗仪,动静态平衡仪及感觉测试训练系统,核心肌肉的肌力测试训练仪,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认知康复评定训练系统。
  激光治疗设备。包括医用激光器,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内镜激光治疗仪,泌尿激光治疗仪,光动力治疗设备。
  专科治疗设备。包括口腔治疗设备,影像融合的心脏三维标测及射频消融系统等心脑血管治疗系统,血液透析机,持续血液净化系统,腹膜透析机,人工肝肾脏支持系统、血液灌流机、血浆吸附及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设备和相应耗材,中医针灸治疗仪等基于传统医学原理的创新治疗设备。
  3.2.3医用检查检验仪器
  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包括心电/脑电/肌电/诱发电位等电生理信号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穿戴式生理参数监护仪、连续动态血压检测分析仪,无创/微创血糖测试仪,肺功能测试仪及心肺功能综合测试仪,多普勒OCT血流成像仪,内镜光相干层析成像诊断设备,超声骨密测度仪,智能诊查胶囊等医疗微系统、无创睡眠呼吸检测仪,无创/微创颅内压监测仪、血管功能检测设备,乳腺癌/胃癌/肺癌/宫颈癌等重大慢病筛查诊断设备,生命信息远程监测仪器和信息系统,人体传感网络等。
  生化检测仪器。包括高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快速(干式)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生化(营养与代谢)分析仪,全自动快速(干式)一体化临床营养筛查系统,全自动快速(干式)高血压分层分级分析系统,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血红蛋白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血气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化学形态一体化尿分析仪,快速微生物分析质谱仪,代谢性疾病筛查仪,自动化血型测定仪,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微生物培养仪,便携式现场生化检测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特定蛋白检测仪、共聚焦扫描仪、微量分光光度计、现场多参数检测仪(POCT)、体液分析系统等,及与上述仪器相对应的各类试剂。
  分子检测仪器。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生物芯片阅读仪,核酸快速提取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微量分光光度计,恒温芯片核酸实时检测系统,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芯片杂交仪,芯片洗干仪,共聚焦扫描仪。
  3.2.4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
  植介入生物医用产品。包括血管造影/中心静脉/球囊扩张等医用导管,心脏药物洗脱及可降解支架,脑血管支架,大动脉支架,先心病封堵器,机械/生物人工心脏瓣膜,聚酯/膨体聚四氟乙烯/生物型等人工血管,髋/膝/肩等人工关节假体,骨诱导人工骨,软性/硬性人工晶体,人工角膜/羊膜等眼科植入物,聚酯/碳素纤维/生物等人工韧带,中枢神经修复材料。
  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包括胶原基/聚乳酸基/钽基等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生物陶瓷类骨修复材料,活性硅酸钙/磷酸钙复合骨水泥,人工骨/金属骨固定材料/人工椎间盘等骨植入材料,种植牙/牙周组织引导胶原膜/齿科专用胶原止血海绵等齿科植入物,及昆虫动物源的生物可容性皮肤修复与美容控缓释药用生物膜材料,脑血管/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液态血管/聚乙烯醇等栓塞剂,基因重组血红蛋白携氧治疗剂/脂质体包囊血红蛋白携氧治疗剂/聚合血红蛋白携氧治疗剂等人工血液,牛跟腱I型胶原膜/猪源心包膜/牛心包膜/膨体聚四氟乙烯等硬脑膜修补材料,透明质酸及胶原蛋白等软组织填充材料,细胞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3.3生物农业产业
  3.3.1生物育种
  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粮棉油糖烟优良新品种及新组合,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果蔬、花卉、茶叶等新品种与种苗、种芽,经济林果、造林绿化树种和园林植物新品种及种苗、种芽,能源植物新品种与种苗,饲草新品种,生物育种新材料以及有重要经济类及药用价值的昆虫动物新品种与人工规模化繁育等。
  优质地方畜禽新品种,优良畜禽新品种,种畜、良种动物精子和胚胎,动物生物反应器及产品,种禽及水产新品种等。
  农作物特(优)异种质的发掘利用与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进技术,遗传改进途径的开拓和技术创新,杂种优势预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公共技术平台,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种质资源诱变育种技术,染色体操作技术,单倍体及多倍体诱导育种技术,辐照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技术,胚胎工程育种技术、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分离与克隆技术,杂交选育技术,生物资源保护与评价技术,优良种子种苗检测技术,规模化良种繁育及制种技术,植物脱毒性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鉴定资源化利用技术,良种动物新品种快繁和扩繁技术,健康养殖技术,水产人工繁育技术,优质医用蛋白源昆虫繁殖与饲养技术,天敌昆虫大量繁殖技术,农产品品质生态学操制技术,原生质培养与细胞融合技术。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
  海洋生物优良品种与高效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生物优良种质挖掘与创造、规模化繁育。海水养殖动植物细胞工程和性控制技术育种、育苗及大规模海水养殖技术,海水养殖植物工程育苗、育种技术,滩涂耐盐蔬菜、优良生物材质的规模培育与栽培技术,海水养殖病害预警监测技术,免疫和分子诊断试剂盒,预防和治疗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疫苗,基因工程抗菌和抗病毒蛋白,海水养殖病害控制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环境修复技术,基于生态工程的海洋牧场与海珍品增养殖技术,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3.3.2生物农药
  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新农药(制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源制剂,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原药(母药),微生物代谢产物活性制剂,新型Bt杀虫剂及Bt微生物与化学农药复配剂,杀虫荧光假单胞菌菌剂,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抑菌杀菌剂,动物信息素及天敌产品,仿生性农药原药(母药)及其制剂等。
  芽孢杆菌等活体微生物活性保持技术,微生物活体制品资源化利用技术,动植物及微生物毒素基因重组技术,外源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设计与构建技术,重组外源基因生物细胞大规模培养与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分离纯化技术,基因转移与生物微囊技术,植物源天然农药规模化生产技术,寡糖分子结构化学修饰与改造技术,生物农药的广谱、长效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靶标害物选择性技术,降解农药残留生物制品克隆及仿生生产技术,生物农药质检技术、生物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致病菌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筛选快繁技术等。
  基于农业生物技术开展的动植物病虫害疫情监测、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检测等服务。
  3.3.3生物肥料
  农用微生物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生物有机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等。
  多功能多效工程菌株生产技术,快速腐熟有机物料技术,土壤保水抗旱生物肥料技术,低温发酵菌筛选及应用技术,生物肥料保活材料技术,生物肥料缓释技术与装备,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覆盖技术,蚯蚓繁育及肥田技术,共生固氮微生物生态学和应用原理及新技术、人造有机物和危险废弃物微生物降解技术等。
  3.3.4 生物饲料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酵母源生物饲料,高活性生物发酵饲料,饲用氨基酸添加剂和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添加剂,无抗全价生物饲料,生物活性肽及抗菌肽,新型饲料蛋白和酶制剂,饲料用寡聚糖和生物色素,幼龄动物专用饲料,昆虫动物源类的抗病毒感染饲料用缓控释补充剂,植物提取添加剂,生物药物饲料添加剂等。
  筛选、改造动物微生态目标菌群遗传基因共性技术,新型饲料酶制剂耐高温、耐酸性、耐胃蛋白酶水解共性技术,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及设备,高效渔用饲料配制技术及动物性饲料源替代技术,补充性饲料及低营养水平饲料配制技术等。
  3.3.5生物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疫苗
  预防治疗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的新型兽药。包括兽用生物药、兽用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兽用中药和相关医疗设备。预防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及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新型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标记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和转基因植物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黏膜免疫疫苗,新型佐剂疫苗,干粉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诊断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多发动物疫病的诊断制品。预防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疫苗。
  基因工程菌优选及下游纯化技术,高效、低毒、使用安全的新型兽医专用药物、中兽药(制剂)生产技术,兽用标准物质制备技术,基因工程疫苗、灭活疫苗生产技术,酶工程定向内切技术,活性多肽提取及化学修饰技术等。
  3.4生物制造产业
  3.4.1生物基材料
  基于生物质来源的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生物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PHA),1,3-丙二醇苯二甲酸聚酯(PTT),丁二酸丁二醇聚酯(PBS)、聚氨基酸、聚四氢呋喃、聚有机酸复合材料和产品,多元醇纤维,淀粉基塑料、生物基聚酯、生物质纤维、新型炭质吸附材料、壳聚糖纤维、葡甘聚糖材料、蛋白质纤维,非主粮变性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等。
  生物基材料聚合技术,高密度、高粘度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生物聚合物的水相分离技术,生物乙醇、丁醇等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疏水膜、膜分离渗透汽化),生物立体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加工和改性技术,生物质纤维生物脱胶技术,生物基材料清洁生产技术。
  3.4.2生物化工产品
  生物法制备或生物质原料制备的大宗与精细化学品及其衍生物。包括生物乙烯、异戊二烯、丙烯酸、乙醇、乙二醇,丙二醇、异丙醇、3-羟基丙酸、丙烯酸、丁醇、异丁醇、丁二醇、丁三醇、多元醇、乙酸、乳酸、丙酸、丁酸,丁二酸、乙醛酸、富马酸、长链二元酸、长链脂肪酸、苹果酸、衣康酸、柠檬酸、柠檬酸酯、异山梨醇,手性化合物,甾体化合物,秸秆糖,寡糖、稀少糖、非天然氨基酸等。
  非粮原料转化技术,生物炼制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化工产品发酵技术,生物催化技术,全细胞催化转化技术,生物拆分技术,生物酶解技术,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生物合成过程控制技术等。
  3.4.3特殊发酵产品与生物过程装备
  工业酶制剂。包括纺织用酶、造纸用酶、洗涤用酶、制革用酶、化工用酶、能源用酶、食品用酶等。临床诊断用酶、膳食补充用酶等特种和专用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微生物制剂、生物色素、生物防腐剂、生物絮凝剂、微生物多糖、生物油脂、植物化学品、糖醇、核苷、功能肽、丙酮酸等新型发酵产品。自动发酵罐与自控系统、特殊细胞培养反应器、生物加工反应器、生物传感器、生物大分子产品专用分离设备等生物过程装备。
  发酵过程优化技术,高密度发酵技术,固体发酵技术,气体发酵技术,清洁发酵技术,酶制剂评价技术,生物印染技术、生物漂白技术、生物制革技术、生物脱胶技术、生物勘探技术、生物冶金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浸提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微波技术,膨化技术、生物加工技术、生物分离技术,生物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等。淀粉酶、蛋白酶在酿酒、酿造行业中的应用技术,外加糖化酶在啤酒工业中生产应用技术,果酸酶在果汁浸清中的应用技术。
  3.4.4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
  基于现代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获取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包括天然类胡萝卜素如虾青素、叶黄素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海洋新型酶类,海洋生物功能蛋白、肽和寡糖类等饲料添加剂,海洋生物肥料等。海洋生物提取、纯化和合成技术,大型藻类生物酿造、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及活性产物的发掘与利用技术,农业生物药物创制高技术,海洋动植物生物大规模培养及反应器技术,海洋农业生物药物高效表达与产物纯化技术,海洋生物农药,海洋生物调节剂与除藻剂。

[1] [2] [3][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