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入门槛提高 防水材料行业优胜劣汰提速
2013年02月07日 10:49 39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孙郁瑶
政策助力行业优胜劣汰
业界认为《条件》中最具含金量的就是对于新建项目规模的规定。对比2010年12月工信部颁发的《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中“淘汰年产500万平方米以下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和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年产100万平方米以下的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目前的准入标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目前建筑防水行业约有3000家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其中仅约1500余家有生产许可证,且非国标产品占比较高,近期国家质监总局发起了针对防水行业的打假,取缔无证的经营,而《条件》的颁布则进一步明确了作为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服役寿命、结构安全的重要建筑功能材料,未来或将进入政策助力的优胜劣汰阶段,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通过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多数企业已经知晓《条件》等产业政策的引导方向,多家重点企业根据新的产业政策,开始新一轮的建新厂、引入高级设备、配备环保设备等投资活动。
东方雨虹全资子公司徐州卧牛山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与新沂市政府达成协议,在江苏新沂市投资建设防水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产能3000万平方米的新型卷材生产线、产能10万吨的防水涂料生产线、产能40万吨的砂浆生产线、产能1000万件的橡胶密封材料生产线。
西安雨中情防水材料公司投资2.3亿元在西咸新区建设新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3亿元,占地130亩,可年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350万平方米、道路改性沥青6000余吨。
四川省宏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5000万元建成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生产基地,基地占地100亩。
专家分析,《条件》的实施,将有助于引导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健康发展,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但具体结果,还有待观察,要看政策执行力度。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