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有望回升 煤炭行业今年或迎转机

2013年01月22日 10:37 56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进口保持高位 增幅放缓
  目前,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省是最主要的煤炭进口国或地区,2011年以上国家和地区煤炭进口量占全球的比重达到86%。2012年,欧盟、日本煤炭进口量各有不同程度恢复,能够双双增长8%左右,韩国和我国台湾进口量则小幅回落,中国和印度进口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势头,以上国家和地区煤炭进口量占全球的比重将接近90%。2013年,由于欧盟、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经济复苏乏力,其煤炭进口需求增长空间均不会太大,国际市场煤炭需求仍然主要取决与中国和印度。
  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哥伦比亚、南非等国则是主要煤炭出口国。一方面由于前些年国际能源价格不断震荡走高,国际市场煤炭需求旺盛,这些国家煤炭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不断有新增煤炭产能释放;另一方面,以美国为典型,由于页岩气等替代能源快速增长,其国内煤炭供给过剩压力不断加剧,出口需求增加。2012年1~10月,除了哥伦比亚出口量小幅下降0.7%之外,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南非和印尼分别增长12.2%、21.0%、18.3%、11.3%和8.0%,出口量合计增加超过8000万吨。由于2012年国际煤市整体疲软,煤炭行业投资增长放缓,加之部分国家出口面临基础设施瓶颈,2013年主要煤炭出口国新增煤炭出口能力整体将受到一定制约,预计2013年,国际市场煤炭出口总量将在2012年基础上小幅增长。
  从国内来看,一是我国沿海地区对进口煤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赖,部分进口煤已经成为刚性需求,二是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只要国内外存在价差,我国煤炭进口量就会增加,三是国内用煤大户也逐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做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机会合适的情况下,增加煤炭进口。
  综合国际、国内两方面情况来看,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势必会继续保持高位。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供应增长将会放缓,国内煤炭供求仍将较为宽松,煤价上涨力度不会太大,进口煤增长幅度会显著回落。

  价格整体震荡回升
  受需求回升带动,2013年国内煤价或将整体震荡回升。但由于不同煤种供求形势有所差异,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回升趋势和节奏可能不会完全一致。
  分煤种看,预计动力煤价格上半年震荡调整,下半年整体回升。一季度,用电量处于较高水平,而受节假日和煤矿年检等因素影响,煤炭产量会回落,同时由于2012年底国际煤价走强,届时煤炭进口可能也会有所回落,电厂煤炭库存可能会逐步走低,煤价则有望出现小幅回升;进入二季度,冬季用煤用电高峰过去,火电发电量和发电耗煤量会有所回落,而此时煤炭产量会逐步恢复,煤炭进口也有望回升,各环节煤炭库存再度回升,由于电厂煤炭库存本来仍处于较高水平,库存继续回升势必会给煤价带来一定回调压力;进入下半年,随着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再加上经济不断回升,工业生产进入旺季,动力煤需求有望逐步回升,此时煤炭生产和进口也双双保持较高水平,尽管电厂煤炭库存可能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但用煤企业采购需求仍较为强劲,届时动力煤价格或将整体小幅回升。
  预计炼焦煤价格震荡上扬后维持高位运行。1、2月份,受节假日和天气因素影响,钢材需求处于淡季,产量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焦炭、炼焦煤需求较弱,价格上涨动力不足;3月份之后,由于气温回升,建筑施工陆续启动,各项经济活动逐步趋于正常,钢材产需有望双双回升,炼焦煤需求也将明显增加,并最终带动价格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回升之后,一方面生铁产量将基本趋稳,并导致焦炭和炼焦煤需求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国内焦煤产量和焦煤进口量将普遍回升,从而对价格继续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预计无烟块煤价格也是上涨后维持高位运行。粮价上涨预期较强,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农业用肥需求不断增加,有关部门调低2013年尿素出口关税,尿素出口也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一季度尿素等氮肥企业开工率会快速回升,此后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受此影响,再加上政府对无烟煤保护力度的加大,预计一季度无烟块煤价格也会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并会此后维持一个较高水平。

[1] [2] [3] [4] [5]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