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有望回升 煤炭行业今年或迎转机
2013年01月22日 10:37 568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李 廷
行业盈利能力下滑 亏损面扩大
由于市场需求疲软,煤价逐步走低,2012年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不断下滑。一季度,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1.78%,上半年降至11.55%,整个前三季度进一步回落至10.08%,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较2011年同期下降3.29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下滑的同时,亏损企业家数显著增加,全行业亏损面明显扩大。2012年前三季度,煤炭行业亏损面为19.5%,为2009年同期以来新高,较2011年同期大幅提升6.7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表现关系密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疲软,煤价大幅走低,行业效益难免受到较大影响。但是,除了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之外,煤炭行业还应该从行业和企业内部挖掘原因,销售收入增速回落的同时,销售成本和三项费用增长较快也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盈利状况。2012年1~9月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23%,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4.71%,增速超过销售收入5.4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9.49%和43.53%,分别高出销售收入增幅0.26个百分点和34.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中只有销售费用增速低于销售收入增速0.48个百分点。因此,在经济增长可能长期放缓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或煤炭企业想要提升或保持盈利能力,从根本上讲还要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入手解决。
煤电联营步伐加快 电煤价格成功并轨
受煤价大幅回落,行业景气度下滑等因素影响,2012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54.8亿元,同比增长8.7%,创十多年来新低,较上年同期回落16.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对于正处于景气回落中的煤炭行业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回落意味着未来煤炭产量增长会有所放缓,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增长放缓,企业资本投入会适当减少,有助于减轻未来的融资压力和财务压力。
进入2012年,作为煤炭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典型,神华集团继续扩张其战略版图,7月份,国华电力与广西有关方面签署了《神华国华广投防城港煤电一体化项目合作意向协议》;其他大型煤炭集团也不甘落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战略重组山西国际电力,中煤平朔公司获得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60万千瓦发电机组权益,西山煤电集团正式托管华电集团下属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等等。
2012年3月份印发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矿区,大力推进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新疆等煤炭主产省区也纷纷鼓励煤炭就地转化,鼓励煤炭企业延长产业链和上下游企业一体化发展。2012年7月份,山西省政府出台《促进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省调火电企业全部实现电煤长期协作合同管理,部分火电企业和煤炭企业实现以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不仅能够保障和扩大煤炭销路,还能有效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提升盈利水平。因此,在煤炭市场遭遇需求疲软,行业景气度高位回落的情况下,积极延伸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企业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成为众多煤炭企业的战略选择。
进入2012年,由于市场煤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煤和重点煤的价差不断缩小,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市场煤价格低于重点煤的情况,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可以说迎来了天赐良机。
2012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基本成熟,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煤炭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为核心,逐步形成合理的电煤运行和调节机制。提出了建立电煤产运需衔接新机制;加强煤炭市场建设;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电煤运输市场化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等五大主要改革任务。
这意味着煤炭市场化,乃至整个煤电产业链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电煤并轨方案。不仅明确了电煤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而且提出了新的煤电联动办法,同时要求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另外,在电煤运输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