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工业运行报告发布 有色行业回升动力依然不足
2012年12月28日 16:18 1929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将是2013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工作的主旋律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更加注重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夯实稳增长基础。在维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的同时,要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改善不利于实业发展的环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作为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通过扩大和创造国内需求,消化一批产能;通过支持企业增强跨国经营能力,加快走出去,向境外转移一批产能;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产能;通过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下决心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技术改造的长效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环境。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等投入,研究实施“强基工程”,提高基础配套能力。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吸收国际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加快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更多运用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大力支持高端装备研发。围绕重点领域发展需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更加注重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更加注重工业关键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深化原材料产品加工发展,创新消费品行业商业模式,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
(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增强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针对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通信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加强信息化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全面覆盖。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程,提升重点行业整体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
(四)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扩大企业受惠面。实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中小企业减征所得税对象和应税所得额范围。加快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研究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相关政策。调整和优化消费环节税收结构,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建议在一定期限内采取减缓政策。放宽金融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落实民间资本创办村镇银行、股份制金融机构政策。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拓展多渠道融资,营造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