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工业运行报告发布 有色行业回升动力依然不足
2012年12月28日 16:18 1929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建材行业运行已经显现出趋稳回升的态势。1-11月份,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长11.6%,增速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据建材工业联合会统计,全国水泥产量20.3亿吨,同比增长6.7%;平板玻璃6.65亿重量箱,同比下降6.1%。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低能耗制品保持较快增长。商品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排水管、压力管、电杆产量分别增长14%、59.6%、14.4%和17.6%,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产量分别增长12.8%、8.1%和41.9%,玻璃纤维纱增长10.7%,低能耗制品对建材行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一半。利润降幅收窄。1-10月份,建材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2%,降幅比1-9月缩小3个百分点。水泥、平板玻璃价格企稳回升迹象明显。11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48元/吨,比10月份上涨1.1元/吨,同比下降10%,平板玻璃月均出厂价64.3元/重量箱,比10月份上涨0.6元/重量箱,已连续4个月回升。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建材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年井喷式发展之后,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凸显,产销不畅问题较为突出,“去库存化”、“去产能化”任务依然繁重。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出现明显好转,明年建材行业生产增速可能与今年大体相当,继续保持在适度的增长区间。
石化行业总体将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但产能严重过剩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将影响行业平稳运行。今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下行压力很大,进入三季度,行业经济呈现触底趋稳发展态势。1-11月份,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加8.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1月当月增速为13%,连续三个月加快增长;主要产品中,乙烯、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2.6%、4.1%和5.5%,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0个、11.4个和7.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产值在全化工行业中所占比重分别到22%和16.5%,同比提高1.7个和1.2个百分点;全钢子午胎产量达到6.4亿条,子午化率达到87.4%。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化工行业投资约增长33%左右,其中合成材料投资增幅接近60%,有化学原料投资增幅将超过60%,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增幅接近70%。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10月份,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7%,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从今年9月份的装置平均利用率看,甲醇约为55%,烧碱约为75%,纯碱约72%,聚氯乙烯约60%,一些企业陷入了装置“开工亏损、不开工更亏损”的尴尬境地。明年市场需求将有所回升,但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计明年房地产、建筑、汽车、轻工等行业的小幅回暖,将增加对成品油、合成材料、涂料等部分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但受国际需求疲软,生产成本高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难以出现大幅改观。同时节能减排压力在不断加大,而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使得高度依赖资源进口的石化行业运行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近期我国出台了对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支持政策,未来页岩气、页岩油将成为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并将带动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投资力度加大。预计明年石化行业将保持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
装备工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和出口持续下滑影响,装备工业整体运行仍未摆脱下行压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明显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9.1%、9.1%和7.6%,10月份、11月份分别增长6.5%和7.4%。订单下滑明显。受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影响,装备制造业新增订单数量明显萎缩。从机械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订单情况看,去年全年累计新签订订单同比仅增长6%,而今年累计已呈现负增长局面,其中工程机械、船舶、机床、载重汽车、发电设备订单下滑最为明显。出口增速大幅回落。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1.3%,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6.7%和3%,三季度下降1.9%,7月份以来已连续五个月同比负增长,11月份下降1.8%。盈利状况下滑。1-10月份,装备工业实现利润9053亿元,同比增长2.1%(2011年增长20.8%),其中汽车工业同比增长8 %,扣除汽车工业利润,其他行业利润合计下降1.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1%,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7%,亏损企业亏损额775亿元,同比增长71.7%。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仍不乐观。明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同时,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加快将拉动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发电设备中的水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中特高压输变电有一定增长空间。但总体来看,需求好转尚不明显,出口形势难有根本改善,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等问题,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也对我机电产品出口将形成一定挤压。预计明年装备工业整体运行情况要好于今年,增加值增速高于今年。
汽车行业将维持小幅增长。汽车产、销克服了去年以来市场刺激政策退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扭转了年初负增长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据汽车协会统计,今年1-11月份,全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748万辆和17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和4%,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增长7.3%和7.1%,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下降5.7%和6.8%。自主品牌乘用车增势基本平稳,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占比有所下降。1-11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80万辆,同比增长4.9%,占乘用车市场销量的41.3%,占比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0万辆,同比增长1.5%,占轿车市场销量的27.8%,占比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低排量轿车市场份额略有下降。1-11月份,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690万辆,同比增长6.1%,占轿车销售量的比重为7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单车出口金额不到进口汽车的1/3。据汽车协会统计,1-11月份出口汽车96.5万辆,同比增长27.2%,全年有望突破100万辆。另据海关统计,1-10月份,累计进口汽车97万辆,进口金额4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9%和20.3%;累计出口汽车85.1万辆,出口金额1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8.1%,出口汽车单价仅为进口汽车的31.7%。产业集中度提升。1-11月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5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6%,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整个汽车行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扩大内需政策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措施效果将逐步显现,同时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增长将持续拉动汽车需求,为汽车行业的长期稳步发展提供良好支撑。但是,在经历十年年均产销25%以上的高速发展之后,汽车行业正步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同时,北京、广州等城市出于治堵考虑采取了汽车限购措施,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也对汽车行业发展形成制约。
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全面下降,经济效益呈回落走势,运行状况日益恶化。生产大幅下滑,行业经营状况恶化。据船舶协会统计,1-11月份,全国造船完工505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1-10月份,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重点监测的船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5.6%。市场加速萎缩,手持订单大幅减少。1-11月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704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1334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49.4%和46.9%;截止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335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9385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30.3%和31.3%。考虑到订单高度集中在少数大船厂手里,绝大多数中小型船厂面临开工率不足。同时,全球订单量降到新的低点,到11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降到4721艘、2.7亿载重吨,较去年底下降25%。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交船难度日益增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15445万载重吨,其中2012年应交付船舶8962万载重吨,到11月底仅交付5055万载重吨,预计全年交付量不到6000万载重吨,约有3000万载重吨船舶撤单或延期交船。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受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以及造船业发展周期影响,明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经营形势更加严峻。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