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业利润低至4% 企业欲借海缆突围
2012年12月17日 10:12 5002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网 分类: 相关新闻
技术仍薄弱
“国内企业在海缆技术方面一直比较薄弱,长期以来,无中继海底光缆等高端产品一直由欧美等企业所掌握,国内虽然曾有部署海底光缆的计划,然而出于安全的考虑,在选择海外供应商方面非常慎重,希望能有国内企业来承担这些项目。民族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或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海缆光缆系统的建立,拉动国内海缆市场的发展。”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光通信发展与竞争力论坛上,海军司令部某高层表示。
21世纪网翻阅目前的电缆上市公司资料后发现,已有数家企业在谋划海缆工程。其中,中天科技、亨通光电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亨通光电副总经理尹红兵坦言,海洋通信是光通信领域的金字塔,目前海底光电缆建设的中心已经从欧美市场转向亚非,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从全球海洋通信发展的趋势来看,相关企业必须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包括产业链整合及系统设计能力等。为实现这一目标,亨通光电初期将投入10亿元用以拓展相关产业。
长城证券表示,亨通光电海缆产线建设正在进行,即将成为提升毛利的利器,一旦获得成功将会为公司当年业绩带来冲击性效应和接踵而来的订单。
不过现在看来,海缆行业的主导者仍然为跨国公司。目前在海缆领域内,从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大多数核心技术均为外国厂商掌握。在海缆市场上中国企业话语权极低。虽然亨通、中天、华为等企业在国外都参与了海缆建设,但一般都为浅海敷设的海缆。在海缆施工时也大都是外国公司总揽施工,中国企业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2011年4月,中移动宣布将联手中华电信、日本运营商KDDI共同新建一条新的海底光缆,该工程总投资至少4500万美元。然而这条中国移动参与的工程,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参与进来。
由此看来,要想真正打破海缆行业垄断,从技术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的嘴里夺食,国内的电缆企业仍需努力。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