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业利润低至4% 企业欲借海缆突围

2012年12月17日 10:12 50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海缆成角逐热点
  面对目前的困境,国内多家电缆企业将目光瞄上了海缆市场。
  海底光缆作为当代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承载了包括互联网业务、语音业务、以及跨国公司专线业务等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从目前国内的海缆建设来看,我国还没有自己的沿海海底光缆系统,近几年国内的海底光通信建设项目也偏少,海底光通信相关产业相比其他国家也有一定距离。
  对此,国内电信运营商近期开始在此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资料显示,在国际互联网流量方面,电信有661G,联通有357G,而移动只有49G。海外POP点上,电信有13个,联通有10个,移动只有2个。
  此外,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浅海大陆架为120万平方公里,沿海分布有6000多个岛屿。从目前的勘探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浅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油田和天然气,而在这些区域未来势必会兴建海上石油钻井、天然气矿井等。而这些海上钻井与外界的通信不可能全部依靠着无线通信或者卫星通信来进行,行之有效的只能是海缆通信。
  事实上,在上世纪,我国已先后铺设了近2万公里的海底通信电缆系统,至今已有三四十年历史。由于电缆通信容量小,抗干扰性差,加之使用时间太长,多数都己到退役更换期,这也意味着我国海缆市场正在不断的扩大。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光通信发展与竞争力论坛上也有专家透露,三沙市的建立也将拉动我国海底光缆的建设。按照我国三沙市通信网络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要求建设8条跨洋海底光缆,三沙市的海底光缆建设将是良好的开端,中国在全球海底光缆市场的份额或将实现全面崛起。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