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之困:煤炭矿区复垦投入逐年增加
2012年12月05日 12:37 4172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修复保证金目前只针对现役矿山和新矿山征收,历史遗留的矿山不在征收范围内。 安徽省淮北市,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在这个缘煤而建、号称“皖北江南”的小城市中,到处是小型的湖泊和鱼塘。一些小桥、道路和亭榭甚至一半在水中。
自1955年开发以来,淮北累计生产原煤9亿多吨,但也造成了采煤塌陷土地近30万亩,且每年以近万亩的速度递增,因塌陷而破坏村庄400多个。
邻近的江苏徐州市也经历了120年的煤炭开采史,可观的经济效益之余也造成了34.5万亩的土地塌陷,很多村镇搬迁,良田荒芜。
据中国煤炭学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井工煤矿采煤沉陷损毁土地已达100万公顷,每年还以7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全国共有损毁土地1.3亿多亩,如果对这些土地进行复垦,就可以大大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胡振琪对记者说。
矿区耕地保护压力巨大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曾公布,截至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约18.26亿亩,相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23亿亩,耕地保护压力很大。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刘燕萍处长介绍,在新设采矿权项目中,煤炭生产项目数量超过80%,以井工开采为主,损毁土地面积占总损毁土地面积的比重较大,挖损和塌陷严重。一些粮食主产区采矿占用耕地在项目用地中的比重超过50%,对耕地保护带来较大压力。倘若纳入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等各类建设项目破坏土地情况,耕地破坏的情况将更严重。
据中国煤炭学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耕地资源与保有煤炭资源的复合度为10.8%,煤矿区保护耕地的压力巨大。
除了破坏耕地,造成严重的土地塌陷外,矿业废石、废沙、废渣对矿区的污染非常严重,全国每年约产生尾矿或固体废弃物超过16亿吨,大量的尾矿和固体废弃物被堆放,造成土壤大面积被侵占。而日益严重的矿山开采问题,也带来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周边民众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胡振琪对本报记者说,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环境污染和生态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矿业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一些地区,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由于煤炭在我国能源比重中占主导地位,煤炭开采强度在短期内不可能减弱。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介绍,全国煤炭产量由建国时1949年的0.34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35.2亿吨,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了76%和69%。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