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先进个人报道集锦
2012年11月28日 14:20 2655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彭涛:把危险留给自己
(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涛。)
倘若稍微大意一点,彭涛很可能在两年前一次井下工作时丢失性命。
这不是夸张。
2010年9月,由彭涛带队的专家检测组来到锡矿山锑矿井下做通风测试。井下环境恶劣,行走艰难,为得到准确的测验结果,彭涛不顾安危,小心翼翼拿起工具逐一测验,期间,由于井下风压过大,彭涛的眼镜瞬间被吸掉。
“当时的风压太大,他的眼镜被吸走了,接下来被吸的很可能就是他整个人。”目睹了当时情况的张量回忆起那一刻,仍心有余悸。
彭涛现在是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1994年6月毕业后至今一直在该院从事职业卫生、安全评价、矿山通风等技术研究工作,近年来,完成了湖南有色矿山企业、湖南黄金集团矿山企业等多家单位的井下通风优化研究项目,并于2012年编写了《金属非金属矿井通风与安全培训教材》,为非煤矿山通风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了良好平台。
“与基层工人同甘共苦,危险面前总是挺身而出。”这是彭涛留给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职工们最深的印象。
2010年9月,受锡矿山委托,彭涛带领院里多名技术人员对锡矿山钨矿进行通风测试,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通风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张量是成员之一。
井下测试过程十分艰难。“漆黑一片,很潮湿,被绊倒是常有的事。”张量不知道那天他们究竟在井下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井下环境十分恶劣,行走起来很艰难。
即使面临险境,彭涛依然奋勇向前,拿起工具,进行各种数据测试。因为井下压力很大,彭涛的每一个动作都尤为小心。
“尽管已经很小心了,但彭院长的眼镜还是被吸掉了。”张量说,当时的井下风机压力太大,测试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所幸彭涛技术功底强硬,人最终没有受伤。
“越危险的事情,他总是抢先做。”刚开始时,张量和其他人员还以为彭涛是不相信院里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其实不是这样的,他是担心其他技术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把危险的事情留给自己扛”。
彭涛为他人着想的事例还有很多。2012年7月,根据安排,彭涛与院里技术人员成立安全隐患排查专家组,对当时出了事故的湘东钨业进行隐患排查整改。
在20多天的工作时间里,彭涛与基层工人一起住山上条件简陋的招待所,一起上山、下井。
“早上八点下井,下午两三点出来。”参与了该工作的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主任郭朝阳说,每天,彭涛都会带领专家组在井下开展工作长达近7个小时,中饭都在井下解决。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给我们仔细分析讲解。”郭朝阳透露,在井下,彭涛总是认真查看每一个细节,耐心指导其他成员的工作,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原因。
“他不太像领导,而是像一名技术带头人。”专家组其他成员也这样评价彭涛,称彭涛是能吃苦体贴他人的好领导、好伙伴。
在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工作了18年的彭涛,先后担任该院检测检验中心负责人、矿山通风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副院长、常务副院长,职务每上升一级,他所负责的工作随之要增加一定比例的量,如今的他,包揽着院里三分之二的创收业务。
而在业务上,彭涛也确实创出了一番成绩。1995年至今,他承担主持了《呼吸性粉尘吸入剂量与矽肺病发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凿岩机排气余能在通风防尘技术中的应用研究》、《非煤地下矿山通风安全预警监测技术研究》等多个研究项目,并发表了《天井测尘技术研究》、《湖南有色矿井通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瑶矿矽肺病高发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等十来篇科技论文和专篇。2008年,彭涛被评为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先进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劳动模范。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