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色行业科技创新之路
2012年11月13日 8:44 1102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有色创新瓶颈之
为什么“创新”?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驱动力,也是企业角逐国际市场的关键。一个国家及企业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能够通过专利数量反映。按比例来看,虽然我国专利总数不断递增,但其中却充斥着大量不符合专利性要求的“专利泡沫”和没有创新内容的所谓“垃圾专利”。有色行业也未能独善其身。据统计,中国有色企业的研发投入中,很大部分投入集中在开发环节,而非新技术研发环节。开发活动集中于产品实现,其中缺乏创新技术,更多的是技术改进和优化。
这些问题不但是“泡沫”专利和“垃圾”专利问题的技术原因,也是专利市场和专利申请流程混乱的根源。有些企业甚至制定了专利路线图: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以求通过大肆宣传低技术含量的专利而获取市场利益,有的企业甚至将公共知识篡改和修正后申请专利,以此对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打压,或者获取其他利益。
行业人士表示,由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专利数量有要求,“公司每年都制定一定的专利指标。专利申报只需为项目写一份详实的报告,每个专利只要花几千块钱。要是不想付年费,就直接申请失效。申报到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每年拿到的补帖就远超过专利的投资了。”这在企业中并不少见。
除去企业自身“能动性”,从政绩出发,地方政府也成为“批发式”专利的主要推手。自从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后,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专利申请数与GDP一样被列入政绩考核指标,成为衡量地方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各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资助企业进行专利申请。
政府的资助无疑能帮助企业保护创新成果,但在专利资助的实际运作中,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特性比较难以测量,不免会出现对专利数量的盲目追求,地方政府有通过给予申请者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或奖金,以鼓励其尽可能多地申请专利。有色企业是地方GDP的主要贡献者,尤其当有些企业“戴上了”“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帽子之后,政府的鼓励进一步激发了其“创新”的意愿。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