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收藏:挤干泡沫后的希望
2012年10月24日 17:19 709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色影
德国摄影家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99美分II》在苏富比艺术品专场拍卖中以334.6万美元成交,创下了当时摄影作品拍卖价格全球新高。
2006年纽约苏富比王庆松《跟我学》以318400美元成交,《跟我学》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再次入市,最终流拍。
理查德·普林斯的《牛仔》以34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辛迪·雪曼《无题第96号》,2011年5月纽约佳士得拍得389.05万美元。
爱德华·斯泰肯1904年作品《池塘月光》拍出292万美元。
摄影作品的收藏进入艺术品市场仅十几年,所有油画、雕塑、书画、瓷器等等司空见惯的艺术收藏门类所遇见的问题概莫能外。2012上海国际摄影展以收藏为主题的论坛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年轻而具有独立判断力的藏家,成为摄影收藏的希望所在,上海因为站在中国的最前面,而成为这项新兴收藏项目最可能生长壮大的地方。
出现在世贸商城举行的2012上海国际摄影展摄影收藏论坛主席台上的方喻,生于1983年,名片上的头衔已然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语速缓和,审慎有度,圆脸戴眼镜的他,其形象俨然十分符合摄影作品市场针对的理想收藏群体的设想:年轻--意味着对艺术作品的口味更趋向先锋前卫,宽容度更高;多金--但又非传统意义上“腰缠万贯”的老板。自2010年始投身摄影收藏的行列,方喻已经拥有的藏品并不算多,20-30张,却成为系列,绝大部分是1930年之前的老照片。除此之外,方喻还有一个长达20年的摄影收藏计划,如果按照方喻的理想得以推进,他将会在2030年举办一个专题展览。
没有刻意定下的功利性目标,只是为照片本身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所撼动,这本该是推动一切艺术收藏的动力,在人人一心一意关切“涨幅可达多少”的当下,却尤显珍贵。
摄影究竟是不是门艺术的争论自摄影诞生之时起便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并向前,但摄影作品的收藏进入艺术品市场仅仅十几年,所有油画、雕塑、书画、瓷器等等司空见惯的艺术收藏门类所遇见的问题概莫能外。
拍卖行的公开拍卖成交纪录成为摄影收藏正在兴起的一个标准,摄影收藏拍卖中拔得头筹的摄影作品,其中一幅是2006年2月纽约苏富比拍出的当时最贵照片--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1879-1973)1904年摄于长岛的《池塘月光》:292万美元,而这幅作品的最原始销售记录只有75美元。一年后的7月,德国摄影家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99美分II》在苏富比艺术品专场拍卖中以334.6万美元成交,也创下了当时摄影作品拍卖价格全球新高。而几个月后的同年11月,理查德·普林斯的《牛仔》则以340万美元的价格又刷新了纪录。2008年6月,虽然金融危机阴霾还未散去,纽约苏富比拍卖由20世纪一些最知名摄影大师,包括安瑟·亚当斯(Ansel Adam)、大卫·贝利(David Bailey)等阵容组成的“摄影大师宝丽来作品”,1260幅宝丽来软片与银盐相纸作品,拍卖总成交额达到1200万美元。2011年的11月13日,上世纪著名影星周璇个人珍存的近2000张原版老照片在北京华辰拍卖,结果以218.5万元成交,创出国内影像拍卖市场单个标的价格新高。
老外收藏当代
国人偏爱老照片
尚不到而立之年的方喻从小学习绘画,爱好摄影理所当然,家族里的长辈收藏玉器、书画,让他具备了一定的艺术背景、鉴赏力,以及独立的艺术判断。2010年,在同龄人对于余钱的处理方式尚停留在买车买房之际,方喻开始涉足收藏摄影。起因并不复杂--一些相关的报道使之关注到在国内市场尚未真正热起来的摄影作品收藏领域。
“相比较其他艺术收藏,诸如油画、书画、瓷器,市场在短期内如此火爆,炒作的痕迹过于深重,而摄影,相对来说显得安静些。”他出手收下的第一批照片,便是从华辰的春拍中买下的威廉·桑德斯作品,19世纪末在上海开办照相馆的威廉·桑德斯镜头下的中国人肖像打动了方喻,“其中透露出当时的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作品的品相佳,艺术家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这些因素构成了方喻以2万多元人民币的代价买入作品的最主要动机。此番契机,使1930年之前的老照片成为了方喻目前主要的收藏方向。按照他的理想计划,每年对于自己的收藏投入在5万-10万元人民币之间,以此为代价收藏十几张二十几张1930年前的老照片。方喻把这项收藏计划做到了20年之后,那时候,也就是2030年,与1930年的距离恰好是百年,从自己的收藏出发,便可以做一个相关主题的展览。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