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操纵了铝价?

铝定价激斗:金融机构操控库存获高溢价

2012年09月20日 8:49 760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20120920082801566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库存交易制度正受到全球几大主要铝生产商的猛烈抨击,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操控库存使现货出现高溢价。
  对伦敦金属交易所铝库存交易制度的指责最先起于下游消费企业,目前蔓延至上游供应商,意味着金融机构控制库存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扩大。
  9月14日,全球最大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usalRual;468.HK,下称俄铝)战略发展及股票部副行政总裁奥列格·穆哈麦德申(Oleg Mukhamedshin)在莫斯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定价机制无法反映市场的真实铝价,因此,我们认为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铝价机制及相关监管条例必须进行改革。”
  在第十二届国际铝业大会上,全球第三大铝生产商美铝(Alcoa)、阿联酋迪拜铝业公司(Dubai Aluminum)、阿联酋铝业公司(Emirates Aluminium)也发出了类似指责。
  这些铝生产商均认为伦敦金属交易所现有的交易主动权掌握在高盛、嘉能可等机构手中。“(伦敦金属交易所)75%的库存量都不能直接提供给消费者,而是由金融投资者购买,他们继而从这种低利率、低仓储成本当中获益。” 奥列格·穆哈麦德申表示。
  中铝国际业务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在目前全球铝价低迷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调节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出货量获利,导致现货交易溢价高达200美元/吨至300美元/吨。
  “现在的制度使得出货速度很慢,下游消费者需要排长队,这保证了仓库所有者的利益,进而使他们持续从高库存中获利,这一利润已高达10%。” 奥列格·穆哈麦德申对记者表示。
  俄铝相信伦敦金属交易所被港交所收购后,将改革其库存交易制度。但这一改革将触犯高盛、嘉能可等金融机构的利益,因此改变规则并不那么容易。
  “伦敦金属交易所库存规则没有改革必要,铝生产商当务之急是降低成本,更有竞争力,而不是通过改变交易制度来获得竞争优势,这不是长久之策。”伦敦金属交易所商务发展经理Evans对本报表示。

20120920082722138

  金融机构的力量
  金融机构控制60%-80%产品,操控库存使现货出现高溢价
  按理来说,高溢价符合铝生产商的利益,但俄铝称,60%-80%的产品被金融机构控制。
  目前,在金融机构中,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以及嘉能可为铝行业的中坚力量。实际上,高盛通过增持股份已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单一最大股东,其金属交易业务部门主管也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董事会成员。另外,摩根大通、曼氏全球期货公司和瑞士银行也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主要股东。
  金融机构热衷购买仓库,甚至在部分地区,高盛等金融机构的仓库已达到压倒性的份额。投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金属库存进行融资交易,通过调节出货速度来获得稳定回报,这一行为已成为影响铝价的主要因素,令目前全球铝现货价格比LME基准价高出200-300美元/吨,为历史高溢价。
  这使得下游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自去年开始,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等铝消费企业指控高盛等金融机构操控铝价,铜领域部分消费企业甚至采取法律行动。
  在第十二届国家铝业大会上,铝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下游消费者
  及行业中介机构,都对传统年度合约的执行情况表示悲观。“我们的下游客户对高溢价已表示不满,他们对坚持长期合约已表现出动摇。” 阿联酋铝业公司项目副总裁Yousuf Bastaki表示。俄铝方面认为,至少在未来一年多内,现货铝的高溢价将持续。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