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到同行—— 中国科技10年跃升之路
2012年09月18日 11:17 3261次浏览 来源: 中国科技网 分类: 相关新闻
286、386、奔腾2、奔腾3……10年前的中国计算机研究紧紧跟在国外巨头身后,一步一步艰难追赶;10年后的今天,“天河一号”“神威蓝光”“星云”“深腾”等组成的我国超级计算机方阵已然挺进世界前列,“天河一号”一度问鼎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第一。
中国追赶世界科技前沿的脚步从未停止,追求自主创新的梦想从未熄灭。与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一样,10年间,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科技发展也进入重要的跃升期。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期许中,科技工作者一路逐梦,又脚踏实地,使中国科技在众多领域从国际最高水平的“追赶者”变成了“同行者”。
从落后两代到比肩同行
9月11日上午,全部采用国产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神威蓝光”,在山东济南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验收会上,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项目领导者、美国田纳西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杰克·唐加拉对“神威蓝光”的性能“感到吃惊”。
在我国另一套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副总设计师卢凯印象中,就超级计算机而言,西方国家前来与我国交流合作是近些年才有的事情。
此前,技术水平悬殊带来的屈辱和尴尬仍然清晰可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气象局引进国外超级计算机,对方要求机房24小时监控,全由外国人操作,中国人不得入内。窘境下追赶的艰难可想而知,2001年10月,我国第一款通用式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龙芯”问世,性能与国际芯片业老大英特尔奔腾2相当,而当年4月英特尔早已推出了性能更加强大的奔腾4。
没有自主CPU就没有独立自主的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安全可言。加速追赶拉开帷幕。
2001年9月,国家“863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课题申请指南”发布,明确提出“掌握一批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要与别人平等交流,你必须有绝活。” “天河一号”主任设计师卢宇彤说。如今中国超级计算机领域的专家经常被邀请到国外作学术报告,和过去的处境天壤之别,“天河一号”“神威蓝光”等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不但性能与国外最先进的水平相当,还拥有很多我国特有的技术。
超级计算机只是一个缩影。
2011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我国制造任务的首件产品——全长780米的“ITER环向场超导导体”正式交付启运,将用于ITER装置的建造,这意味着我国在ITER采购包中进度第一。
更为重要的是,导体生产实现了100%国产化,这在ITER七方中只有我国、日本能达到。在承担ITER导体任务的六方中,我国是唯一做到所有试验样品全部一次性通过严格苛刻的国际验证的国家,且产品性能优异,处于六方的前列。
1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重点领域初显跨越发展态势。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高速铁路、实验快堆、量子通讯、铁基超导、载人深潜、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在诸多高技术领域,我们终于比肩“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