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赶到同行—— 中国科技10年跃升之路

2012年09月18日 11:17 32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从技术追赶到产业突围
  2012年1月,由我国提交、大唐电信拥有核心基础专利的TD—LTE—Advanced技术标准提案,被国际电信联盟接纳为4G国际标准。
  “十多年前,突破核心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真是难于上青天。”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陈山枝回忆说,跨国企业巨头不仅垄断了核心技术和国际标准,而且垄断了产业链上所有的关键设备和生产工艺。当时国产手机里面的主板和芯片都是从国外公司进口的,还要交巨额专利费。
  十多年,中国通信技术终于从追赶世界变成了与世界同行。这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努力的追赶:从全面落后、被动模仿,到苦苦追赶、缩小差距,再到实现齐头并进和局部领先。
  十年前,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深受“卡脖子之痛”的远不止通信领域。机械制造行业深受大型铸锻件依赖进口之苦,国外企业借机提价,价格一涨再涨,交货期一拖再拖。在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轿车仅占10%;在医药研发领域,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药,医疗器械设备大量依赖进口……
  像4G技术一样,我国很多高新技术领域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到追赶跨越,直至在某些领域与世界同行的发展历程。
  10年之间,我国系统攻克了核电、水电、火电、船用柴油机等领域亟须的一批大型铸锻件制造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重大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初步实现了产业突围。
  8月15日,国家电网对外宣布,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介绍,我国蒙东、蒙西、甘肃、冀北4个地区风电年发电量占用电量比例分别达到40%、12%、11%、9%,与丹麦、德国、西班牙水平相当。
  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万水千山转瞬掠过,没有颠簸,极少噪音,座椅格外舒适,车厢清静怡人。2004年之前,中国还没有一寸高铁,短短几年中国正由高铁技术引进国成为这项技术的输出国。
  以歼-10战机的成功研制为标志,我国军机实现了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品和新方法,被广泛推广运用到“枭龙”、新“飞豹”、“猎鹰”等研制中,航空工业及相关行业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制造水平随之跃升,我国航空装备研制,已经或正在向着世界“第一方阵”挺进。
  走出受制于人的阴影并不容易。进入新世纪,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隐忧,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使我国在全球化的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如何突围,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科技。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一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谋划、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升级,我国各行业和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加快了追赶的脚步。
  2009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给市场带来阵阵寒意,很多中国企业靠着科技的“护身符”度过寒冬。
  “中国要告诉世界,我们不仅有成本低的优势,而且有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技术优势,这是一个创造。”在科技部部长万钢看来,在应对危机的这场竞赛中,中国不仅没有落后,而且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