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供应链话语权危机 谁在贱卖我们的稀土

2009年09月15日 9:15 243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该怎样保卫稀土?
  有专家表示,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多稀土矿,但按照目前过剩开采,30年后,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稀土将被掏空;再过20年,江西稀土资源将开采穷尽;14年后,曾经世界储量最大的中国钨矿资源,将化为乌有。而美国、澳大利亚等稀土资源国却封存自家矿藏,做战略储备。中国急须加强稀土资源的战略保护。
  2005年,商务部和海关开始禁止“稀土原矿”出口,并大幅上调了稀土的出口税。2009年4月,国土资源部进一步采取降低国内产能等措施。目前工信部已经编制出《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年~2015年)》,强化资源控制。
  但这些政策基本多是被动的防守。靠采取限制出口,压缩产能保护稀土能源安全,还不够。
  市场经济下的能源安全已经不是拥有与否的问题,因为我们拥有的未必是我们驾驭的。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资本、技术、管理驾驭资源。贵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的猫岭金矿、云南的播卡金矿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三大世界级的金矿。但如今三大金矿虽在国土之上,却已不属于我们:他们分别被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资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如何驾驭能源供应链?
  首先,要驾驭这些资源首先需要强势的民族企业。因为稀土市场的近170家企业,分散生产,产业协同差,才造成其整体竞争力差。在这方面五矿集团和包钢集团已开始行动,去年11月,五矿集团联合赣州企业成立了五矿稀土(赣州)股份公司,欲建成世界最大集采选、加工、物流、应用一体化的稀土企业集团。去年12月,包钢稀土联合部分子公司及其他企业组建了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对当地稀土产品统一收购、定向销售,强化供应链完善。建立包括开采、加工、运输、储藏、配送、回收一体化的全物流体系。
  其次,亟待本土企业强化横向联合协作。在全球化供应链中,中国企业缺乏横向协作,每个企业单并作战,牺牲大量原料和土地等成本,却得利最少。日本财团经济研究专家白益民指出,中国在能源物资供应上可学习日本财团模式。日本在铁矿石、石油能物资,以财团银行做后盾,以商社做供应链组织者,集团内外企业相互参股,互派董事,互换市场信息,相互制约,规范发展的局面。协同完成对能源物资的掌控。
  再则,中国稀土行业要建立行业中介组织。中国拥有稀土资源超过石油输出国组织拥有的石油比例,但石油输出国组织可以为联合起来为油价定调,而中国没有类似的强势稀土行业组织。在对外出口贸易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各自谈价,反而被外资企业分兵瓦解。
  另外,需要本土稀土行业企业升级技术,推进应用。我国稀土消费85%用于冶金、机械、石化、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仅13%用于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也低与19%的世界平均水平。若不能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应用,中国稀土资源依然可能为人所用,我们依然不能掌握供应链的制高点,掌握产业话语权。
  三 更多的沙场
  中国能源物资供应链安全问题,不只是在铁矿石、稀土等领域,还包括石油、煤炭等领域。这些能源市场同样存在着诸多供应链问题。能源供应链,尤其全球化的能源供应链是个漫长的链条。它包括上游矿山等能源产地勘探、开采,中游的生产、贸易、运输,下游的储备、加工配送等,其中交叉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能源供应链安全建设中,中国企业不但要强化纵向供应链,还要强化横向的贸易、金融、物流等关联企业方面的协作共生,合纵连横成就中国坚实的能源供应链。

[1] [2] [3] [4] [5] [6][7] [8] [9]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