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高端访谈:有色金属工业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上)

———访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

2009年09月08日 10:11 140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组建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中国工业报: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在全国展开,有色金属工业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了改革。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您亲身参与了变革,当年总公司组建的情况是怎样的?
  费子文:1981~1982年,国家成立过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到1983年初,由于新的形势要求,由国家经委负责,责成袁宝华、邱纯甫等同志带头组建总公司。1983年4月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原则同意国家经委《关于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报告》,决定将有色金属工业从冶金部划分出来,成立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国务院《通知》要求,总公司的组建要有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产销结合、工贸一体的经济实体。总公司上收了一部分企业,并从冶金部成建制的划转了部分施工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学校和地质勘察队伍。同时,受国务院委托,管理全国有色金属工业行业。后来,国务院又决定将有色的对外贸易从中国五金矿产公司划归有色总公司。
  1983年4月4日,总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出席大会并讲话。他指出:“总公司的成立是振兴有色金属工业的新起点,也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其后的十多年间,方毅同志十分关心和支持有色工业的发展,我们永志在心。
  中央批准由邱纯甫任总公司的董事长、党组书记,林泽生任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我任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学新和茅林任副董事长、党组成员,王哲和朱雷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此外,还选出孙鸿儒、洪戈等十几位同志,和上述党组成员一起组成常务董事会。总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常务董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冶金或有色的老领导,只有我是从江西调上来的新兵。
  上收企业后,总公司拥有直属企事业单位321个,其中生产企业151个、施工企业16个、设计和勘察院13个、地质勘察局18个、科研院所20个、大专院校17所、供销单位23个、进出口公司36个、其它21个。在广州、南宁、西安、成都、新疆、兰州、贵阳、沈阳、昆明、南昌和长沙等地设有11个地区公司,作为总公司的派出单位。此外,还有县级以上地方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592个,全国有色职工共133万人,其中总公司直属101万人。
  后经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国务院会议决定加快有色工业发展,给了总公司不少优惠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经营自主权,即由总公司统一向国家承包经营,利税上缴66%、自留34%,而国家的重视使公司从机关到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提高产量为当务之急
  中国工业报:从江西被调到总公司任总经理,一定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当时在生产建设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费子文:总公司刚成立时,大家热情很高,但面临的生产建设形势相当严峻。因为,新成立的总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尽快把产量提高上去。国家批准的“七五”规划中,要求到1990年有色金属年产量要达到180万吨,后来进一步要求1990年的产量要达到200万~220万吨。
  总公司在对国家实行财政上缴定比包干后,对直属企业分别实行了六种不同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3~1987年,企业实现利税增长约70%,而企业留利却从1983年的2.4亿元增加到1987年的9.3亿元;企业的折旧、新技术开发等四项自有资金也从6.9亿元增加到14.4亿元;职工平均年收入由937元增加到1802元。
  同时,总公司还加强了与地方的合作,提出“大家办有色”的方针,广东、陕西、甘肃、四川、新疆和贵州等六个省、自治区先后全权委托有关地区公司代管他们的有色企业。北京、上海、重庆、山西、湖北、河南、浙江、江苏八个省市,主动要求把他们的有色公司实行以地方为主总公司为辅的双重领导。
  总公司对管理地方有色企业既不要编制,也不收费用,并决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为地方办有色矿山无偿贴息。地方的积极性提高了,也就逐步加大了产量和在全国有色金属产量中的比重。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积极性成为主导有色金属提高产量的主要推动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2年的产量为125万吨,1983年为132.6万吨;1984年后开始以10万吨级增长,为144万吨,1985年为155.8万吨,1986年为169.4万吨。
  这时,党组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反复思考,提出了1988年实现200万吨的目标。经过上下齐心的奋力拼搏,1987年完成产量181.6万吨,1988年完成204万吨。这不仅大幅度提前完成了国家原“七五”计划中1990年的180万吨指标,也提前两年实现了修订计划200万~220万吨的下限。
  1949~1978年,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完成第一个100万吨用了30年。1979~1988年,超额完成了第二个100万吨,这被分别称作有色工业的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在第二个100万吨完成的过程中,前五年只增长了32万吨,总公司成立后的五年增长了73万吨。这十年中,后五年的利税增长是前五年的五倍。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1988年总公司开始酝酿新的奋斗目标。在1989年末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我代表党组正式提出,在1994年前后要攀登有色工业的第三高度,即与1992年相比,到世纪末的工业销售额、实现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额等方面都翻一番的目标。
  就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关系逐步理顺,产量随着市场需求节节攀升。到1992年之后,总公司和我的注意力再也没有放在产量上,继1992年达到299.2万吨之后,1993年达到了343万吨,1994年达到394.5万吨,1995年一年就增加100万吨,达到496.6万吨,大大超过国家“八五”计划中280万吨的指标。总公司成立时,我国有色工业在世界各国按产量排名为第七位,六年后的1989年即上升到第四位。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