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成长纪实
2012年07月16日 13:2 1720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吴铜俭
创新驱动,战略转型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魂魄,更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器。公司认识到,成绩仅仅意味着过去,只有持续进行战略性的创新,才能推动企业不断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以技术、工艺、人才、业务模式为着力点,公司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自我否定,从而进入了一个持续正反馈的发展进程之中。
首先,争取电解铜产能实现持续攀升。公司经过两次电铜加长后,年产电铜15万吨后又通过缩小极距、加大电流密度,扩产到20万吨规模。目前,公司正在改造升级现有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电解生产工艺和废杂铜处理工艺,确保现有20万吨电解产能。
其次,加快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转型。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冶炼规划的要求,全力推进综合利用废杂铜和新增10万吨电解铜项目。一期工程将新增一套国产倾动炉,新增10万吨大板PC电解,形成年产30万吨阴极铜生产能力。二期工程将新增一套卡尔多炉,再增加一套倾动炉;同时,对现有4台阳极炉进行局部技术改造,最终升级改造后,生产工艺和环保指标将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再次,加快人才队伍转型。公司注重对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双重教育。必须加强职工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各个层次的培训,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给企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公司采用市场化方式,积极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专业的大学生,不断优化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同时,利用经济、行政、培训等激励手段,完善职务晋升和末位淘汰制度,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用人环境。
最后,加快节能环保转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公司进一步巩固环保综合治理成果,不断加大环保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按照“强化技改、总量控制,全面考核、降耗增效”的节能方针,提高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耗和能源消耗。积极引进先进节能环保工艺设备,通过技术攻关、消化吸收同行业先进生产工艺等创新举措,提升现有设备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并减轻工人劳动量。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开发与生产能力相配套的粗、杂铜冶炼项目,以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品链、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综合效益为作业纲领,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粗炼、精炼一体化的现代化铜业基地。目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已在“十二五”冶炼规划上明确定位:把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作为以上海(张家港)为中心的长三角冶炼基地,最终形成年产30万吨电解铜的废杂铜冶炼工厂。联合铜业第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管理、人才强企”。以加快推进新增年产10万吨电解铜项目和百色融达公司年产10万吨粗铜节能技改项目,升级改造百色融达和新疆联合鑫旺公司现有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
在王晓东、许来平等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将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矢志不渝地推动企业发展。深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积极倡导自主管理,逐步形成系统化管理体系。在生产上,一线员工从原料管理抓起,抓协调、促配合,加强技术攻关和工序衔接,深入开展对标管理,努力挖掘指标效益。通过对生产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进一步增强生产组织系统的应变和管控能力,确保各生产工序平稳运行。
“十二五”末,公司将实现一系列目标:阴极铜产量突破30万吨;副产品阳极泥1800吨;公司工业产值达200亿元,年利润超亿元,上缴税费超8000万元。
十六载风雨兼程,十六度岁月峥嵘。目前,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在这里,每一粒空气都充溢着创业的乐章,每一束光华都舒展开飞翔的翅膀。忆往昔,优异的业绩可让人热血沸腾;望未来,美好的前景更让人纵声歌唱。
铜业公司曾经在高温熔炉中冶炼蓬勃的灵魂,也将在时代的潮流中一如既往地发扬“求实、创新、合作、自强”的企业精神,在有色金属产业中再创辉煌,为社会和人民打造一所现代化的巍峨铜宫!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