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青海:矿藏大地孕育国家战略资源要地

2012年04月18日 9:12 91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找矿青海系列报道之一 沧海桑田孕育丰富矿藏

  “青海是矿产资源的潜在区。”200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对自己的判断信心满怀。
  “青海地质找矿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11年8月,国土资源部地调局调研组成员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

  是什么样的矿产宝藏让阅历丰富的专家院士如此兴奋,这些矿藏又是如何形成的?
  丰富的矿产资源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认为,这和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演化过程是分不开的。地质勘查告诉我们,青海省地域辽阔,地史演化漫长而复杂,经历了数十亿年多期次地壳活动,形成了现今极其独特的高原地质特征,特殊的地质环境加上优越的成矿条件,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地质勘探者的描述中,我们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几亿年以前的青藏高原,水波浩渺、古木参天、鱼鸟云集,一派生生不息的自然景象。然而,地壳运动自然的造化将这一切都沉埋地底,只在沧海桑田后的地表留下些许密码,等待着后人开启那无穷的宝藏。

  青海矿藏优势明显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青海人其实是守着一座大“金山”。那么,这座“金山”究竟有多大呢?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志勇分析,青海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体现出北部煤炭、中部岩金、西部盐类和油气、东部非金属,而有色金属从南到北均有分布的特点。
  据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韩生福介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种133种,占国内已发现矿种的77.78%。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07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1种的70.86%。其中,61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45种重要矿产资源中有20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青海的优势矿产多。”韩生福说,盐类、石油、天然气、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钾盐保有储量7.35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9%;镁盐保有储量42.0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93.5%。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储量分别为4.35亿吨和3068.4亿立方米,分列全国的第13位和第8位。铜、铅、锌、钴及金矿,储量大、开发前景较好。石棉、石英岩、石灰岩等资源储量均居全国首位。上世纪90年代,有人曾作过测算,仅柴达木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就有16万亿元之多。
  而共伴生矿多是青海矿产资源的又一突出特点。这就意味着,只要把综合利用工作做好了,一个矿往往就会变成几个矿。例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钠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德尔尼铜矿床,既是大型铜矿,又是大型钴矿、金矿、伴生硫矿及硒矿,还是中型锌矿和银矿。
  最新的地质工作进展表明,青海守着的“金山”远比现在已发现的要大得多:在青海省,发育着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三江北段等几个重要的成矿带,自2000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后,特别是青藏专项实施以后,这里成为我国矿产勘查进展大、成果多、成效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从一大批重要新进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来看,这几个重要成矿带均具有形成大型乃至超大型重要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和前景。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在短期内形成几处大的国家级重要矿产勘查开发基地。

  青海矿藏的后发优势
  尽管青海拥有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但资源潜力并不等于现实生产力。如果要把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就是青海最典型的写照。
  “青海省并不缺少矿产资源。”2005年,裴荣富在为青海省政府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作报告时分析道,“这说明青海省的矿产资源普查工作还没有到位。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要对许多地区开展深入的地质调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
  的确,守着如此的资源宝库,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却难以令人满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投入不足,造成地质工作特别是基础地质工作薄弱,无法弄清“金山”的真面目。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一份资料,对这种尴尬局面进行了详细注解:截至2005年,青海省1比5万矿产地质调查仅完成了5.15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省面积的7%,远远低于全国20%的平均数。矿产勘查程度偏低,3900余处矿点、矿化点、矿床中,达到详查程度以上的仅占4.63%。钻探深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全省每万平方公里勘查投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石油、天然气、铜、铅、锌、金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平均查明率只有17%,而这还是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后的结果,在1999年前,青海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几乎是空白。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劲,资源的瓶颈约束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国家在确定立足国内保障矿产资源供应的原则时,也将目光锁定在青藏高原。其中,青海成为重点。
  至此,国家需求、国家地质工作部署的倾斜,与地方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愿望达成了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地质工作程度,也成为青海在资源转化战略中的后发优势。
  除了利好政策的支持,青海省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在明显改善,青藏铁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规划中的多条公路,将为矿产资源大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找矿,为青海经济助力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青海省着力推进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找矿突破,地质勘查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青海已经具备实施大规模地质找矿的基本条件。”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志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地质工作排忧解难、保驾护航;青海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工作条件和投资环境大大改善,调动了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的积极性;通过以往3年的地质找矿成功实践,在人才、科技、装备、政策、管理等方面做了必要的准备,为实施大规模地质找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2010年以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筛选了二十多个地勘项目,面向省外国有地勘单位公开招标,37支省外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参与了青海基础地质调查、1比5万矿调等项目。这些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找矿经验丰富,有力推进了我省的找矿进程,初步形成了大兵团作战的局面。同时,在找矿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的作用愈加明显,特别是航空磁测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些年来,在地质工作的发掘下,青海围绕柴达木地块所发育的祁连、东昆仑、阿尔金等系列造山带,正在成为独特的“聚宝盆+镶金边”资源分布格局,日益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