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堂:加大科技研发 发展汽车铝板

2012年03月22日 8:51 120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汽车板材技术门槛高
  与领先水平或许相差20年

  在当今使用的铝及铝合金板材中可作为高端或高精产品的有:航空航天板、汽车板、CTP基板、罐体板。至1012年,中国生产的CTP基板与罐体板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不但可满足国内需求,而且有出口,参与国际市场角逐;但前两种产品还与世界领先水平有较差距,航空航天板可能相差30年,而汽车板或许是20年。因此,工信部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这两种材料板材列为关键产品,并提出要产业化生产精深加工产品。所谓精深加工产品是,铝加工企业向用户提供不再是初级的平轧产品(板、带、箔),而是符合用户要求的经过精细加工的可上装配线的或稍作处理后即上装配线的产品。
  2011年全球汽车铝合金国营企业人车车身板(不含货车、拖车、半挂车、厢式车、特种车等用的)的需求量约250kt,中国还不能生产,其中70%左右为诺威力(Nolis)公司、美国铝业公司(Alcoa)、海德鲁(Hydro)铝业公司生产,其余的为日本的一些公司及其他公司生产。可生产的国家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等。
  中国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发载人车的车门板生产;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车身板方面作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并于2009年12月投产了国内首条车身板生产线;徐洲财铝热传输有限公司会同重庆汽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在研发汽车6XXX系覆盖件板材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这些成就仅是第一步,生产的板材是素材,距精细加工的钣金件的产业化生产,与进而拥有一批有中国特色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板合金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中国汽车车身板之所以还不能产业化生产,有装备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研发资金投入不够、研发力量不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研发力量还不够集中,等等。如今,生产汽车平轧产品的装备已解决,拥有全球先进的铸锭热轧装备与精整设备,但还缺乏或不够的装备有:精密裁切线,冲制、弯折、摩擦搅拌焊接、数控加工、特种检测手段等,无法向用户提供精深加工钣金件。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