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价格大幅反弹 谁是金属背后的黑手

2009年08月12日 9:11 97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8月12日消息   市场人士认为,国内近期出现的金属市场期现货价格暴涨及股市爆炒金属个股的局面,说明不管资本市场、还是生产资源要素市场或实业市场,都对中国经济复苏的程度予以认可,进而出现各路资金鏖战金属市场的盛况。但有色金属市场积聚的风险也不容小视,如国内民间囤积的铜,一旦大量释放,国内现货市场将面临巨大压力,可能再度造成价格扭曲。

“中国因素”将持续多久 南华期货 曹扬慧
  2009年以来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均触底后大幅反弹,近期更是不断刷新年内新高。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莫过于铜,从最低点迄今涨幅已超过110%,其次为锌,涨幅达80%,即便是表现最弱的电解铝也由于近期补涨使得涨幅达到了50%。究其背后推手,则再度浮现出“中国因素”的影子。
  中国需求推动国际有色金属消费
  2008年底,为应对有色金属价格的暴跌,中国政府出台了不少措施,来推动有色金属消费需求。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国内铜锌等有色金属产量都保持平稳,电解铝产量则减产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精炼铜产量为195.05万吨,同比略增3.9%;精炼锌产量为189.01万吨,同比略减1.2%;电解铝产量则同比减少了11.7%至567.8万吨,是减产最多的金属。
  2009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已经完成了30万吨铜、59万吨铝以及16万吨锌的收储工作。由于收储价格的优越且当时国外价格的相对便宜导致进口大幅增长,冲销了部分企业减产的效用。根据海关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精炼铜178.24万吨,同比增幅达到159.44%,且进口量呈现出逐月递增局面,其中5、6月份进口量都超过了国内产量,尤其是6月份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为37.89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00.63%,而去年全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不过145.64万吨。在2008年以前我国还一直是电解铝的净出口国,其中2004年的时候出口量曾高达140万吨,2006年时还有84万吨的出口量,2007年进出口量迅速抹平,2008年时我国便成为了电解铝净进口国,全年进口量也不过12.16万吨,减去出口后净进口仅1.15万吨。但是2009年上半年我国电解铝的进口量一举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口达100.5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564.79%,净进口量大增至99.82万吨,出口已几乎消失。同样,2009年上半年我国精炼锌的进口量为47.924万吨,同比增幅为592.6%,远高于去年全年18.34万吨。
  进口量的大增使得我国上半年有色金属的供应量异常充裕,丝毫没有受到减产的影响,而且使得表观消费量大幅增长(表观消费量等于国内产量加上净进口量)。同时由于欧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色金属消费依然低迷,导致我国的表观消费量在全球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9年上半年我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52%至370.67万吨,在全球铜消费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30%升至46%;电解铝的表观消费量为661.13万吨,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占全球消费的比重则由2008年的35%升至42%;精炼锌的表观消费量也同比增长21%至235.21万吨,占全球消费的比重由2008年的35.7%升至47.7%。即便去掉前文中所述的收储量,我国有色金属的表观消费量和占全球消费需求的比重也依然可观。可以说,中国的需求是上半年全球有色金属需求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中国的需求也基本吸收了全球有色金属的过剩产能。
  中国需求是否被夸大
  但是中国的消费需求是否真的如此繁荣?对此我们表示怀疑,国内电力、电器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领域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一些进出口的企业状况并不乐观,很多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大部分加工企业的开工率都在70%左右。虽然汽车和房地产行业近期表现良好,但是电力行业中交流电动机和发电设备量却同比大幅下滑,虽然家用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量同比略有增长,但空调等家电的产量同比却大幅下滑。国内的实际消费需求并没有如此繁荣。根据国际着名金属研究机构CRU的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精炼铜实际消费量为267.7万吨,电解铝实际消费量为602.5万吨,而精炼锌的实际消费量为192.1万吨,占全球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4%、38%和39%,与2008年CRU统计的实际消费需求占全球比重相比有所上扬,但与表观消费量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状况相比却逊色不少。
  实际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如此旺盛,创历史天量的进口量也没有真正流入消费领域,那么如此多的进口流向了哪里?答案是流向了企业,成为了工业库存。除了国家的储备外,有很多企业也加入了囤货行列。前期有色金属价格处于低位时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便开始积极备货,以更低的成本储备原材料;之后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扬又刺激了部分企业囤货的热情,期待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上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的囤货惜售行为人为地造成了现货市场紧张的局面,使得现货价格维持坚挺,也推升了期货价格。
  2009年以来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的大涨实际上夸大了中国消费需求的影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因素”或许会渐渐淡化。随着中国政府收储的结束,工业库存的逐渐释放,以及下半年消费需求淡季的影响,我国的天量进口预计将难以持续。尤其是电解铝,随着上半年价格的持续回升,企业也在逐步恢复产能,3月份以来电解铝每月的日均产量逐步回升,到6月份时日均产量已达到了3.514万吨,为2008年10月份来最高。电解铝的进口量近两个月来也略有回落,4月份时进口量陡增至36万吨的天量,但5、6月份便回落至26万吨左右水平。而且不论上海期货交易所还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电解铝的库存都处于历史高位。国内产量的恢复以及库存的高企将削减企业的进口激情,那么市场对“中国因素”的炒作热情将会有所降低。
  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受到支撑
  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因素”对有色金属市场的影响可能不会那么明显,但是国际热钱对于有色金属市场的追捧热情却可能会一如既往,这将会继续推升有色金属价格。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欧美英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基准利率纷纷下调至历史低位,中国也多次下调基准利率。除下调利率外,各国政府还不断向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注资,央行也扩大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量,导致市场上资金异常充裕。但是在全球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很多资金难以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因此导致大量资金流向股市或者大宗商品市场,有色金属历来便是热钱追逐的对象。
  也有一些资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是为了寻求保值的机会。虽然各国的CPI数据仍显示通缩危险并没有解除,但是在全球流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的预期却早已悄悄地抬头。为应对通胀,寻求资产保值,很多资金选择进入有色金属市场,或者直接购买有色金属储备起来。虽然原油是最大的大宗商品而黄金是最容易用来保值的商品,但是与两者比起来有色金属仍有一定优势。原油难以储备,且就国内来讲,仍无法自由买卖;而黄金也由于储量有限且受各国外汇储备所限而缺乏自由度,相比之下有色金属不仅容易购买而且容易储备,市场化程度高,国内外联系密切,因此更容易作为抵御通胀的储备资产。
  虽然在“中国因素”和热钱的炒作下,有色金属价格已经大幅上扬,但是目前全球各国却并没有收缩流动性的意思,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各国央行近期都纷纷表示要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有利于继续推升有色金属价格。
  在接下来的数月内“中国因素”或许会弱化,但“中国因素”却并不会消失。在全球有色金属消费需求依然低迷的情况下,全球将中国的消费需求当作了救命稻草,因此“中国因素”将依然能够撼动有色金属市场,国内有色金属市场的变化也会很快地传导至国外有色金属市场。资金的充裕、通胀的预期、实体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中国因素”的作用,有色金属价格很可能会被继续推高。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