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上调 煤电角力了犹未了
2011年12月13日 10:10 5031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相关新闻
“煤价也需要听证”,今年9月召开的长沙电改座谈会上,一电力企业高管振臂疾呼。
中国能源研究会出版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要解决目前的电力行业怪现状,必须采取一系列“组合拳”,包括加强电煤市场监管、严控各种不合理收费,完善和落实煤电联动,推动煤电一体化,对高耗能产业实行用电加价,取消煤炭“双轨制”,推进铁路运输体制改革、取消计划电量分配、促进大用户直购电等等。
“此次调控,仍属治标不治本,煤电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家电监会价财部一官员告诉,“这些话题已经不新鲜了,从过去几年的煤电联动效果看,这次也不容乐观”。
“一些政府官员,已经习惯于用计划思维来解决市场问题”,上述中电联专家认为,“把市场这个30多年实践证明最好的资源配置手段和机制给忘记了”。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政府会使电价制定走向市场化”,该专家悲观地认为,“五年之内很难看到大进展”,这位一直强调不愿实名的电力专家称,“既得利益群体很强大,他们使得电力体制改革裹足不前”。
“这种调控方式能不能有效果,还得拭目以待,等到明年7、8月份迎峰度夏时,假如能把煤价抑制住,也不发生电荒,就说明政策达到了效果”,上述电监会价财部官员称。
“但是,这次提高电价,对抑制高耗能行业的不合理电力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发电企业财务压力,都有着积极作用”,该官员表示,“看问题还是要有积极思维”。
“海进江”传奇
因为煤炭资源和铁路运力紧张,华中部分电厂被迫采取了海江联运,把秦皇岛下水煤通过长江逆流运回华中
"海进江"的煤成本是高,但至少有”,华电长沙发电公司副总经理何辉对记者如是说,“要先保证有吃的”。
所谓煤炭“海进江”,是指煤炭从大秦线运抵秦皇岛港后,经海运到江苏江阴或者南通等港口换船,再逆长江而上,转运至沿江各港口,再辗转运到华中等地的各大火电厂。
“三千里路云和月,二十五天海进江”,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笑称,这跨越大半个中国、行程达4000多公里的电煤堪称来之不易。
缺煤的华中尤其是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到冬天枯水季,各大火电厂就叫苦不迭;湖南的传统煤源,主要集中晋陕蒙和河南、贵州等产煤大省;但是今年,河南、贵州等省自身也发生“煤荒”,已采取措施限制煤炭出省。
而要从晋陕蒙加大调煤量,只有通过南下的太焦柳、京广、京九三条铁路,但其条条运力紧张,只能满足30%的运力。
没辙间,就逼出这么一条“绕圈”的运煤生命线。通过“海进江”运来的煤,目前已占到长沙发电有限公司用煤量的三分之一,此前这种现象从未发生。
其他三分之二,一半靠铁路调入,一半则靠湖南组织本省煤源。
正值冬季用电高峰,鄂湘赣等严重缺电省的官员们,正奔波在“调煤保电”的路上。
“海进江”运来的煤炭,要比铁路直接运来的贵150元左右,但有胜于无。 "海进江"运煤,非常不科学,环节多、效率低、污染大、费用高”。中央财经大学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认为。
邢雷主张,应该建设一条从蒙西到湘鄂赣的北煤南运铁路专用运煤通道,“和大秦线一样的”,彻底解决华中煤荒、电荒问题。
有消息称,这条以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为起点,到湖北荆门的“准荆货运通道”,已经完成了前期勘察测绘工作。
湖北省经信委有关官员向表示,这条运煤大通道的动工和建成还需要数年时间,这数年间的电煤供应形势不会发生明显改善,“海进江”作为不得已的选择,还将继续下去。
因为有了“海进江”,华电长沙发电公司的电煤供应今年还算正常,导致该厂今年的发电量远超去年同期,9月份就完成了湖南经信委下达的全年任务,“因为一直没有缺煤停机”。
但是,无煤着急,有煤亦急:加上运费,到厂的“海进江”标煤单价已经突破1200块钱。这意味着,发得越多,赔得越多。
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湖南地方政府已经拿出资金补贴火电企业,保证电力供应。
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告诉,“地方政府冲在第一线,采购煤炭,补贴资金,粗略统计,这种补贴已经超过了40亿”。
一位电力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地方政府为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企业提供补贴,本身就是一种对统一电价的冲击。“这证明电价管理不及时不到位,逼得地方政府对僵化的电价体制做出反应”。
而国家电网公司麾下的英大网,在转载央视关于“直击煤炭冬运”的稿件时,把标题修改为“煤炭辗转"海进江",何不空中走?”,其意思是,在解决中部电荒问题上,国网力推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可以直接把电力从山西输到缺煤少电的华中。
“这也是一种思路”,国家能源局一官员认为。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