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码摄影的收藏价值及前景
2011年11月14日 5:42 4400次浏览 来源: 《画廊》 分类: 色影
《画廊》:胶卷摄影和暗房技术历史悠久,传统工艺输出的摄影作品也已深入人心,作为数字时代的数码摄影作品,它目前的接受情况如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接受过程(从国际到国内)?
何:接受过程似繁实简,有三点决定因素:1、摄影艺术家的态度是首要的,当他们发觉数码摄影的广阔性及喷墨印制的可塑性能大大提升创作及风格的探索,便会自然地转变其态度,对惯用胶卷摄影流程的摄影艺术家,转向使用数码摄影流程是极具挑战的,年轻一代的摄影艺术家将会是主导整个接受过程。2、胶卷物料的价格正在不断飙升,在西方社会,很多大学已经不能负担教授胶卷摄影的开支,而数码摄影已是摄影课程的主流。胶卷物料在中国仍然相对地便宜,但这优势不会持续太久。3、在摄影教育方面,由于现在的主流是数码创作之习惯太依赖以电脑屏幕创作流程之终端点,而普遍忽略印制数码作品的环节,往往假手于喷墨印制输出公司,这方面需要大为提高。
黄:数码摄影作品现在全球都普遍接受了。就像以前我们寄信件现在发邮件,尽管其中有人坚持有人争论,但这是一项科技的发展革命。我们用数码文字问候、沟通、创作,同样我们也将用更快捷方便的数码影像纪录、传播、创作。
钟:收藏级数字工艺输出在国际市场上是从2000年开始的,而在中国市场真正开始是2003年。数字输出只是一种技术,并没有改变收藏的意识形态,只是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就像吃饭,你可以选择面食也可以选择米饭,但是没有改变吃饭的习惯。因此,数字艺术只是为摄影师提供了便捷,同时为藏家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而藏家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收藏家注重摄影作品是艺术家本人制作,这属于传统部分;还有一部分属于当代,他们就不在乎作品是不是艺术家亲自拍摄、亲自制作的,他们注重的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内容,作品的观念、构思要来自于艺术家。
《画廊》:传统胶卷摄影的市场优势有哪些?相对于传统工艺输出的摄影作品,数码摄影作品在市场上又有什么优势?
何:两者不存在比较或者竞争的问题。传统胶卷作品的价值只会不断地提升,因新货源会日渐减少。但制作高水平的人才及资源也会日渐难求,胶卷作品的平均质素会相应下降(在西方社会,这已是很明显的现象),好的胶卷摄影新作将会越来越少。相对而言,高质素的数码作品由于其制作的稳定性,将会充斥市场,市场价值可能是稍逊于胶卷作品,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现状,原因是现今可提供创作的可塑性及其伸延的美学探索被摄影艺术家相继开展后,其市场价值将会大为提升。毕竟,好的摄影作品是永远有其市场价值的。
黄:随着数码科技的不断进步,制作工艺在收藏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传统胶卷摄影经典怀旧和手工感是它的独有之处,数码摄影作品给艺术家带来更多样的创作手段和输出上的快捷和方便。
钟:关于优势,第一,传统胶卷摄影做一张照片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很依赖技师的手艺,在全黑的暗房里,很多时候不能直观得能看到最终的结果;而数字影像,在明室里,照片没有做出来之前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大概,可以让艺术家对作品有更多的预知能力。第二,影像的大小,数码摄影可以把照片做得很大,成本也相对低,而要通过传统的工艺来做就非常复杂,非常耗时,成本也很高。
《画廊》:目前中国数码摄影作品的市场有哪些局限性(相对传统胶卷摄影)?
何:数码喷墨印制技术的水平在中国仍有待提升,市场仍未普遍接受喷墨技术及其保存持久性已经超越胶卷作品。只要市场提升对喷墨作品的接受程度,印制水平便会自然地跟进,与国际水平接轨。
黄:没有明显的局限性。
钟:在收藏市场上没有什么局限性。在技术市场上,我觉得目前在中国,传统摄影的局限是没有很好的技师,传统胶卷摄影精髓的东西很多已经失传了,学习它的现代人也越来越少了。而数字摄影的局限不是来源于技术,跟技术没有什么关系,在中国现在从事数字摄影的人员所应用的技术跟国外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了解度”。所谓的“了解度”就是制作商做一张照片,除了要有好的技术,还要去了解来制作照片的艺术家的心理、艺术家的要求。
只有读懂了艺术家的要求,才能真正制造出一张艺术家心目中所设想的结果的图片,而不仅仅是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现在很多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不是摄影科班出身的,对摄影的技术不是很懂,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这些给予技术支持的制作者更多地去和艺术家相互地了解,这个交流过程我认为是目前整个行业里比较缺乏的。
《画廊》:关于市场,数码摄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相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何:在数码摄影科技发展的初期,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馆、画廊及收藏家已经有系统地收藏数码印制作品,例如,早期以IRIS PRINTER印制的喷墨作品是数码摄影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艺术印记,很具有历史及市场价值,所以西方的数码摄影作品市场是与科技并行发展的。在中国,数码摄影起步于2000年,市场有大约10年之落后空隙,但中国发展步伐亦相对地比西方国家快,相信很快亦会与国际接轨。
黄:收藏市场更关心的是不同制作工艺做的作品的保存时间长短问题,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保存时间已经逐渐可以和传统制作工艺相媲美了。除有些人对某种工艺有特别的收藏喜好外,一般收藏者并不特别在意作品制作的工艺。这在国外和国内都一样。
钟:现在中国市场上对影像的认识不管是从技术还是艺术价值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已经很成熟了。摄影是来自于西方的,西方的影像作为艺术品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流通开始于18世纪30年代甚至于更早,那时中国根本没有。
《画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胶卷摄影成本的不断提高,从事数码摄影的艺术家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从事传统胶卷摄影的艺术家也转向数码摄影,请您预测下数码摄影作品在整个摄影市场的发展前景?(会不会取代传统摄影的主流地位?)
何:从消费的数据来看,传统胶卷摄影的主流地位(无论中国或国际)已不存在。就市场价值而言,新一代的摄影艺术家以及收藏家,因其成长于一个数码科技的环境及对胶卷摄影的认识接受性减少,很自然地会偏向数码作品,所以数码摄影作品将会成为主流,这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科技发展而成的特定的自然定率。
黄:数码摄影必然代替传统胶卷摄影成为主流,这也是摄影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像胶片代替玻璃片一样,数码感光代替胶片的感光。收藏摄影艺术的收藏市场更关注的是艺术本身。
钟:数码摄影已经占据主流,这个是必然的。传统胶卷摄影会越来越少,但不会消失。很多人一直在争论是数码好还是胶卷摄影好,一直有这个纷争。我认为这个出发点就错了,因为本质上这两个不是一样的东西,数码拍摄、喷墨打印和胶卷拍摄、银盐冲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艺,整个生成的原理都不一样,因此没有对比性,既然没有对比性,争论数码好还是胶卷摄影好是不会有结果的。从画廊的角度来看,不会考虑摄影作品是胶卷的还是数字的,而考虑的是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到位了,就会有人购买,有人收藏。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