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玛突破—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勘查开发调查报告(上)

2011年09月27日 13:32 1450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世界上几乎每个著名的矿床,都经历了漫长的勘查历史。
  譬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产铜矿山智利丘基卡玛塔斑岩铜矿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当地居民就已开采利用,但正式的矿山生产始于1915年。
  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的甲玛铜多金属矿,也同样经历了曲折的发现和勘查历史。自1951年被发现以来,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甲玛铜多金属矿被误认为“没有太大的潜力”,走过“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弯路。
  自2007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黄金集团合作勘查开发以来,甲玛铜多金属矿脱胎换骨,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矿,变成了有望跻身“世界十大”的超大型铜矿,创造了青藏高原地质勘查史上的奇迹。

  冈底斯成矿带上“被遮掩光芒的明星”
  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甲玛乡,注定是一个不凡之地。
  这里不仅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赞普、著名藏王松赞干布的出生地,还保存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的家族庄园遗址,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甲玛地处拉萨河流域,气势磅礴的冈底斯山脉在境内绵延纵横。有零星迹象表明,甲玛地区在历史上可能开采过铜矿,但当地真正的找矿勘查工作,始于西藏和平解放之初。
  据记载:1951年~1953年,中科院西藏工作队地质组的李璞、张倬元等人曾到甲玛地区开展矿点踏勘,初步确定该矿床为高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李璞等人当时也许不会意识到,他们在甲玛做的这些工作,为数十年后一个世界级大矿横空出世埋下了伏笔。
  李璞等人之后,尽管几代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在甲玛矿区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甲玛矿床的类型、规模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未解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勘探。
  1991年~1999年,以西藏地质六队为主的地勘单位和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甲玛矿区西段和东段的勘查及研究工作,肯定了在甲玛矿区存在一个以铜、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初步探明蕴藏的资源包括:铜金属52万吨、铅金属56万吨。在当时看来,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找矿成果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时的人们,才刚看到甲玛铜多金属矿这只“巨型猎豹”身上的一块“小斑纹”。
  尽管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最早升起的明星,但也“星路坎坷”,它的光芒一度被其他“新星”掩盖而变得暗淡。
  1999年,刚组建不久的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地质大调查。其间,随着西藏驱龙、雄村等一个个新的铜、金矿床的发现,冈底斯成矿带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但让人遗憾的是,地质大调查和大规模的商业性勘查,始终都没有垂青甲玛。
  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在地质大调查中一举成名的驱龙铜矿,几乎就在甲玛的眼皮底下,二者隔沟相望,相距不过几十公里!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