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资源开启整合大幕 或成下一个稀土
2011年09月06日 8:56 6719次浏览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稀土!萤石!在政策对资源的保护与整合下,无论是“价值回归”,还是“投机炒作”,两者的暴涨都演绎了一段股市神话。
稀土炒作龙头广晟有色(600259)、包钢稀土(600111),氟化工标的三爱富(600636)、巨化股份(600160),无论点开哪一只股票的K线图,股价几乎呈直线的上涨都让人眩目。
然而,稀土、萤石的炒作暂时退温后,谁将接棒并再展雄风呢?磷矿或许有此良机。
与稀土与萤石一样,《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磷矿资源的地位提高到空前水平,要求未来五年建立磷矿产地资源储备机制,提高磷矿开采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各磷矿大省开始积极出台整合计划,磷矿石也一路上涨。连磷矿下游的复合肥企业都想来屯一块宝,四处搜罗磷矿资源。
鉴于此,磷化工似乎正在复制稀土、萤石之路。
提高磷矿开采准入门槛
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国磷化工行业已从大宗磷肥和黄磷为主的初级磷加工,发展成为磷肥和黄磷深加工、磷酸和磷酸盐精细化工的综合性产业。8月11日,中国化学(601117,股吧)(601117)矿业协会发布《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将磷矿资源地位提高到空前水平,要求未来5年建立磷矿产地资源储备机制,提高磷矿开采准入门槛。
与此同时,各个磷矿资源大省也在积极推动磷矿石整合。资料显示,我国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和湖南五省,占全国总储量的74.5%,品位大于30%的富矿也几乎全部集中于这五省。而湖北早已揭开了整合大幕,全力推进磷矿资源整合。今年7月湖北省政府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磷矿高磷铁矿资源开发管理的意见》,文件提出设立省级磷矿规划区,进一步压减磷矿开发主体和矿业权数量,关闭生产能力在15万吨/年以下的磷矿企业。还将磷矿列为湖北省重要矿种,并积极推进磷化工产业结构调整。
湖北以外的其余磷矿大省整合也在提速。据业内人士介绍,云南、贵州近期也将逐步推出磷矿整合计划,有望推出相关“限采”措施,加强资源保护。
东北证券分析师钦琛介绍,我国磷矿目前的现状是丰而不富,价格低廉。根据2007年国土资源部勘察结果,我国磷矿总储量约176亿吨,仅次于摩洛哥;品位在30%及以上的磷矿储量为16.6亿吨,占我国磷矿总储量的9.42%;即使加上品位在25%~30%的磷矿,我国品位在25%以上的磷矿总储量为37.8亿吨,占我国磷矿总储量的21.44%。经过几年的消耗,目前我国品位大于30%的富矿已不超过14亿吨,大部分磷矿必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满足磷酸和高浓度磷复肥生产的需求。
磷矿石价格今年涨近三成
《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凸显了磷矿资源的地位,磷矿石资源稀缺性将逐渐显现,磷矿石仍处于长期涨价的通道中。
百川资讯数据显示,2009年湖北30%品位磷矿石价格在340元~440元/吨;2010年10月前磷矿石的均价都在380元/吨左右,而11月开始涨至420元/吨。相对于2009年、2010年的平稳价格,2011年磷矿石价格开始大涨,从年初的410元/吨,涨至8月份的530元/吨,涨幅达到29.27%。
与此同时,近期黄磷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生意社数据显示,8月15日~9月2日,黄磷从15214元/吨,上涨至如今的15471元/吨,上涨了1.68%。近日,国内黄磷市场货源紧张,价格稳中有涨。贵州地区干旱导致无水发电,黄磷企业已全面停产,而枯水期一般将持续至10月份。由于云贵两省黄磷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六成以上,两省的开工不足导致全国黄磷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生意社分析师王丽认为,目前贵州地区已有厂家陆续开工,但近期黄磷价格会维持在较高的价位,甚至还有小幅上涨的可能。
在磷矿石及相关磷化工产品都看涨的情况下,下游企业也因担忧成本不可控,开始四处寻找磷矿。近期最为高调的就是金正大(002470)60亿的抢矿行动。
8月17日,金正大公告称将在贵州省翁安县设立贵州金正大,依托当地矿产资源打造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紧接着,金正大8月23日宣布投资近60亿元在贵州兴建磷资源产业园项目,提前布局磷矿资源,酝酿打造全产业链优势。
记者还从多家复合肥企业了解到,作为下游复合肥生产商,化肥行业产能一直严重过剩,难以承受磷矿价格的大幅上涨,因此坐拥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磷矿紧俏给相关磷化工上市公司带来了一波喜人行情,澄星股份(600078)、湖北宜化(000422)等公司都得到了资金的青睐,股价大涨。
《每日经济新闻》为投资者重点推荐的三家公司分别是云天化(600096)、天原集团(002386)以及兴发集团(600141),他们分别都有着投资者值得长期关注的闪光点。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