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鏖战海外启示录

2011年06月28日 13:11 119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中国有色触礁澳大利亚
  几番出手都斩获丰厚成果。然而,中国有色在海外的并购之路也并非一切如愿。股权控制欲成了中国有色鏖战海外的“绊脚石”。
  2009年9月24日,迫于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对交易施加的苛刻条件,中国有色放弃了对澳稀土矿公司莱纳斯(LynasCorp)股权的收购申请。
  澳大利亚因为矿产资源丰富,政治稳定以及开明的投资环境而成为中国企业角逐的对象。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贸易专员刘冰曾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对外部投资很支持,每周都会处理一项来自中国的投资申请,目前有4000多个申请被批准,大部分的投资来自中国的国企。
  然而,2009年5月,当中国有色(CNMC)向当时陷入财务困境的LynasCorp抛出橄榄枝,出资约3.66亿美元试图收购其51.6%的股份时却遭到了澳政府外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百般刁难,多次协商不合,最后中国有色只能无奈放弃。9月24日,澳外资审查委员会(FIRB)主任帕特里克·科莫尔在出席悉尼“中澳投资论坛”发表讲话时表示,中资进入澳大型矿企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15%,同时在新项目的投资占股不能超过50%。科莫尔的这段表态正好解释了其三令五申不断要求中国有色修改提议的真正原因,“投资封顶”被外界广泛认为是澳政府或其相关利益集团出于对中国央企背后的政治企图的恐惧而临时设置的“个案” 障碍。
  股权控制欲或成为此次中国有色失手澳稀土矿(LynasCorp)公司的主因。资源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命脉,决定着澳大利亚在全球各国中的地位。中国经济近几年的迅速崛起让国外充满忧心,再加上一些利益集团的鼓吹和挑拨,只要中国央企“大举入侵” 就会引起澳大利亚国家和民众高度戒备和警惕,从而设置审查障碍和阻力甚至执行双重标准。因此,我国央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考虑他国恐慌心理,应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地渗透。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