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行业的尴尬调控

2011年06月16日 9:42 101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调控利弊
  “宏观政策对产业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不应该是强行用行政手段去限制。”王登文指出。
  一个例子是,2007年发改委为限制产能,公布《铝行业准入条件》,在该《条件》中,不但规定了企业项目的生产规模、资本金比例,甚至细化到了长期合同原料比例、产品结构,以及具体的能耗指标和成品率。“不同的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流程不一样,怎么可能把这些比例都控制在同一个程度呢?”王说。
  这都注定这些政策最终无法执行,形同虚设,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如果政府要引导行业,那可以取消出口退税和电价优惠这些行政扶持措施,在项目用地和环保评估上查处违法的做法,但不要替代行业和企业的来乱发布信息和乱替企业做决策。”河南一家民营电解铝企业人士对记者抱怨说。
  他还指出这些政策导致了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电解铝作为能源化工行业,最早由冶金部主管,中国铝业一家独大,后来撤销这种计划管理体制后下放到地方,才促进了中国铝工业的大发展,2001年后市场化步伐逐渐加快,打破了过去由中铝一家供应上游原料氧化铝的局面,民营企业的崛起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经济形势好转以及盈利回升是引导企业扩张的主要因素,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因此,国企仍是扩张的主力。显然,电解铝行业竞争环境并未充分体现公平性,市场在资源占有、能源供应、项目审批、贸易政策等方面仍然存在非市场性因素。”苑志斌亦说。
  以2004年为例,在严控投资过热行业的背景下,中铝同样进行了扩张,在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基地河南进行了多项投产和并购,并屡屡进行海外并购,盲目扩张的结果在2008~2009年,中铝就巨亏120亿元。
  由于电解铝对能源的依赖,电力成本占了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0%以上,因此拥有自主发电能力的企业在成本上相当重要,中铝、中电投等国有企业在电力成本上无疑是占据了优势,因此,在有些地区,取消电价优惠政策便出现了对国企和民企厚此薄彼的情况。目前在西部地区的扩张中,国有企业也占据了优势。
  在最新的《通知》出台之前,中铝2010年年底已完成两大项目总计45万吨电解铝的技改和建设,今年将正式投产。
  “未来这些大量的‘黑户’产能怎么办?现在还没有给出答案,但从补办手续的情况来看,大型的国有企业明显比民营企业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上述民营企业人士表示了担忧。

[1] [2] [3]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