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行业的尴尬调控
2011年06月16日 9:42 1016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扩张的原因
事实上,产能过剩的争议这些年一直伴随着电解铝行业。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铝大国,并首次实现了由电解铝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但在2003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及央行共同出台了《关于制止电解铝行业违规建设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电解铝、氧化铝项目的批准。然而,随后电解铝的产量就从2003年的554多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250万吨。
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重申:3年内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但这一年里电解铝产能反而出现了25%以上的扩张,及近700万吨的拟建、在建产能,至2010年已突破2000万吨。
政策的限制并未能阻止电解铝产能的一路狂奔,原因何在?
“这些年电解铝产能不降反升的真正原因在于经济利益推动下的产能扩张,在金融危机之前,国际市场铝价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且利润相当丰厚,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电解铝具有投资价值。”苑志斌说。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年中央部委制止盲目投资意见之后,2004~2007年,铝冶炼行业的利润总额分别为106亿元、119亿元、281亿元和369亿元。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铝治炼行业利润总额分别下降至124亿元、59亿元,2010年则回升至118亿元。
中国电解铝在此期间产能的不断扩张,投资回报率的攀升,不但得益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包括房地产、汽车、基础设施等行业的需求迅猛,也得益于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资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强。
其中,地方政府在助推产能的扩张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地方政府在拉动GDP与开发铝土矿资源的意愿下同样也是电解铝项目扩张的推手。”苑志斌说。由于重工业所带来的GDP业绩增长,地方政府为电解铝提供了低成本的土地、环保、贷款利率甚至优惠电价,在国家层面,也享受了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
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央出台的各种限制措施显然是难以阻挡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的,但却一直都未放弃遏制这种扩张的努力,不断动用和收缩各种审批权限。
“电解铝项目审批权原则上是归属于国家发改委,但也牵涉其它部门,而地方政府投资的主要审批权在地方政府手中,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经常会出现绕道建设、先上后批等现象,也就是说目前的部分电解铝项目多是通过不正规手段上马,多为黑户。”苑志斌指出。
电解铝行业未批先建的数量到底有多大?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透露,现时的2300万吨产能中,只有600万吨是有国家发改委批文的,这意味着,有2/3以上的产能是属于“黑户”。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援朝曾指出:“2005年以后国家要求所有的电解铝和氧化铝项目必须经过环评,通过环评后才能报国家发改委审批;2006年起还规定,所有未获批的项目没有土地使用权。而且从2005年以后,真正获批的项目就很少了。”
这种政府调控与市场推动中出现的落差,给行业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铝工业面临的问题在于,市场信息非常不透明,由于国家不鼓励产能扩张,项目上马都不是很公开的事,大家各自背靠,搞不清楚市场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尚轻时代金属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董春明说。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