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铝实干兴业 打造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

2011年06月15日 9:35 111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东阳光铝(600673)公告称,公司本期发行9亿元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每张100元。网上认购日为6月15日。网上认购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实时成交,本次债券评级为AA+级。本次债券期限为5年,附第3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票面利率预设区间为5.2%-5.8%。本次债券网上发行规模预设为基本发行规模的10%,即9000万元。网上投资者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参加认购,网上发行代码为“751984”,简称为“11东阳光”。
  东阳光铝表示,本次债券募集资金中约35%用于偿还短期银行贷款3.2亿元,优化债务结构;剩余约65%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改善公司资金状况。

  发行篇
  问: 公司偿债能力如何?
  邓新华:本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是本期债券到期偿还的坚实基础,同时,将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债券投资者到期兑付本息的合法权益。
  (1)主要偿债能力指标
  截至2011年3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本公司合并口径流动比率分别为1.85、1.82、1.47和1.05,速动比率分别为1.16、1.09、0.95和0.75。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近年来不断增强。
  截至2011年3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本公司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32%、49.33%、54.78%和54.63%,处于稳定水平略有下降,资本结构较为稳健。
  (2)银行授信额度分析
  本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被多家银行授予较高的授信额度,间接债务融资能力强。截至2011年3月31日,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合计拥有银行授信总额为25.44亿元,其中已使用授信额度23.94亿元,未使用的授信额度为1.50亿元。

  问: 请说明本次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计划?
  张红伟:
公司拟将本次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偿还公司债务、优化公司债务结构和补充流动资金。
  在股东大会批准的上述用途范围内,本次债券募集资金中约35%用于偿还短期银行贷款3.2亿元,优化债务结构;剩余约65%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改善公司资金状况。

  问: 公司目前向银行借贷是否遇到困难?近期向银行借贷的成本是否明显上升?现有的信贷额度是否能够满足公司的生产经营需要?
  张红伟:
本公司在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信情况良好,与其一直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获得较高的授信额度,间接债务融资能力较强。公司目前向银行借贷不存在困难,近期向银行的借贷成本没有明显上升。
  截至2011年3月31日,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合计在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等四家银行的授信总额度25.44亿元,其中已使用授信额度约23.94亿元。
  虽然公司已经使用了银行授信额度的大部分,但其中有8亿元短期循环贷款,可反复使用。这次债券募集资金到位后,将偿还3.2亿元即将到期的贷款,将新增公司可用额度。公司目前也在与银行协商增加贷款额度,已于201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2011 年度公司为控股子公司提供10亿元担保额度的议案。

  问: 请问公司以公司债募集资金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的考虑是什么?
  邓新华:
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拟用3.2亿元偿还金融机构贷款,这将有利于改善债务结构,增强短期偿债能力。本期债券发行后,在不考虑发行费用,不发生其他重大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化的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合并财务报表口径下)将由债券发行前的49.32%略增加至发行后的53.78%;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合并财务报表口径下)由债券发行前的45.16%,大幅下降至28.75%。短期债务融资比例的下降降低了资产负债的流动性风险,债务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公司的流动比率(合并财务报表口径下)将由本期债券发行前的1.85增加至2.99,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流动资产对于流动负债的覆盖能力得到提升,短期偿债能力增强。谢谢!

  问: 为什么本期债券选择采用固定利率的付息方式?
  邓新华:
固定利率的债券在债券存续期内的财务成本明确,相比浮动利率债券,极大降低了不确定性,固定利率的债券融资有利于公司对未来的长远规划和更好保证本息偿付。谢谢!

  问: 债券市场情况和本期债券销售情况可能如何?
  张红伟:
目前债券市场情况良好,投资需求强烈,已有多家投资机构咨询发行情况,并表示了较强的配置愿望。由于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不超过9亿元,规模不大,目前市场容量完全可以消化,因此不存在销售问题。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