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 藏獒血口

2011年05月30日 10:53 1422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进口铜超过需求,因为它是贸易融资的托儿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政府最早批准建设的保税区,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以至于中国人能看到的舶来品包装上有很多是标明分装或者贴标于此。由于紧临中国铜的进口门户上海外高桥港,外高桥保税区的仓储业务颇显繁忙。
  上海期交所为大宗商品交易所指定的8个仓库中,仅有的2个可为异地升贴水价实行保税的仓库就在这里,而另外6个上海期交所指定的仓库,其异地升贴水价格都是实行标准价无保税的。从地域半径上而言,8个仓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都不太远。
  在外高桥保税区4号门附近,宋平遇到了他的熟人,就职于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军(化名)。
  李军告诉宋平,4号门的仓库本来并不是用来存放铜的,但由于7号门的露天货场堆满仓了,所以才不得不将这里仓库外的露天场地临时借给进口商存放铜。不止这里,5号门附近的仓库也一样。
  据说,借用仓库外的露天场地堆放铜的仓储价格并不比放在标准货场里来得更便宜,相反,除了要交纳租赁货场的费用外,还要再交纳300元/吨的水泥地面维护费。
  但即使这样,铜进口量却依旧有增无减。本来还希望外管局的文件能令这种状况得以扭转,然而这仅仅阻截了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铜进口之路,它们的铜进口需求不多,但却未缩减那些国有大企业的铜进口量,它们才是大客户。看趋势,后期这些大企业还会加大铜进口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其内部文件中指出,2010年的铜进口量对于中国的实际需求而言偏高。
  宋平告诉记者,进口铜之所以会这样热,是因为铜这种大宗商品一度是贸易融资所依的“托儿”。
  之所以会选择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铜做“托儿”,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敲定进口一批铜后,通常选择与国外卖家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方式来完成交易。由于银行认定的各企业的商业信用等级不同,没有授信额度的企业申请信用证时将会被要求最高向银行先交付全额信用证保证金,而得到银行较高授信额度的企业,则无需交纳一分钱就可以取得银行开具的信用证。
  而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中,仅在开具信用证一项事务上就有许多“放水”之处。
  首先,进口该类大宗商品方甚至不需要与出口方事先商定价格、装货船名、目的港、总数量,也无需确定转售对象,只需在开具信用证时注明“尚未生效”,此后再追加约定生效时间及条件便可以得到银行开出的信用证,而这种信用证又具备可撤销的特性,从而达到资金安全的目的。这一点是标准格式银行信用证的第(七)项内容中的“软”条款第5条的规定。“软”条款又称暂不生效条款,只有在某项条件完成时方可支付。
  当然,铜资源紧缺和中国境内的刚性需求等背景,以及铜价日趋升高和变现能力远高于其它金属的特性,也是促成铜首选入围贸易融资标的的理由。
  虽然铜也会遭遇进口价格波动的风险,但依然无法消减贸易商的进口热情。
  为什么贸易商会忽略进口成本?原因只有一个融资资金会换来更大的效益。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在境内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齐增的当下。
  宋平为记者算过一笔账:一个企业在2011年3月初以71000元/吨的价钱进口了1吨铜,但到4月时由于种种原因,铜的交易价出现大跌的趋势,每吨只值70000元/吨,这就意味着进口1吨铜将为这个企业带来2000元的亏损,亏损度为3%。但这相较于民间融资利息15%-25%,和房地产信托融资则需支付约15%的利率而言,微乎其微。
  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为了保证持续稳定的市场供应和企业的中长期利益,国际市场上贸易双方签订的订单多采用长期合同,这占到历年中国所有铜进口量的80%左右。而国际市场上的铜生产加工商,在铜的开采和生产加工上,也会参考长期合同订单组织安排生产。
  又因为2004年至今,以金属铜为代表的进口商品,其交割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铜进口后交割数量有限,只是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体系解决产品定价;另一方面,交易所设立交割仓库,大致有三分之一的库存都是为金融客户融资运作。
  他说,若以2009、2010年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则平均每年铜贸易融资进口量约为143万吨。以国内铜价平均65000元/吨粗略计算,可实现融资额近1000亿元(与前述200亿美元的融资额基本相符)。
  据他介绍,这几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屡出重拳,一些处在调控枪口上的行业,如房地产等行业在银行信贷日紧之际,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资金补充。而贸易融资这种方式恰巧打开了一扇透气的窗。
  自从有了贸易融资这一出口,进口金属铜就再不受限于铜短期价格和行业真实需求了,中国港口的铜现货库存持续保持高饱和度,甚至出现短期“激增”,这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其它的大宗商品的品类如大豆、石油、化纤、化工材料等因与铜有着类似的交易特征,也同步被发展为贸易融资的“托儿”。
  然而3月30日,外管局横空出台了《通知》,此前活络的国内贸易商中胆小的便就此收手,而大部分则选择了观望,这也是宋平所经营的进出口业务代理的国际贸易公司业务减少的主因。

[1] [2][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