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贸区:陕西放眼南洋的窗口

2011年04月22日 9:20 81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去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它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其规模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在国内各省份纷纷抢抓机遇融入和对接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下,作为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重要省份的陕西将如何作为?

2011042236

 


  偏居西北的陕西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来自东南亚的气息。
  华贵的老挝银饰、精美的缅甸玉器、上好木质的印尼家具、美味诱人的泰国水果……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参展团纷纷展示本国特色产品,引来观者云集。
  然而,这只是开始。
  事实上,一个更为难得的机遇,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正在陕西与东盟之间悄然打开。
  变化,将从2011年的春天开始。

  机遇:东盟自贸区的优势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实施。它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其规模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
  19亿人口的大市场,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7000种产品零关税,而且,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的10+1,更将会是中、日、韩与东盟的10+3,如此广阔的前景,如此便利优厚的投资政策,没有哪个省份不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沿海沿边开放、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等多重政策的广西,自2004年开始每年在其首府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七届博览会共有30多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参展参会客商21万多人,贸易成交额超81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350.62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3353.46亿元。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区域内最重要的经贸盛会。
  2005年以来,广东省主要领导曾先后10次率广东省代表团及经贸代表团在东盟国家举办大规模经贸活动、平均一年出访2个东盟国家,频率之高全国罕见,共签订的贸易及投资合作项目总金额达253.38亿美元。截至2009年11月份,东盟在广东累计设立直接投资项目4126个,合同金额133.1亿美元,实际投资80.8亿美元,东盟已经成为广东第六大外资来源地。有着人缘地缘优势的广东,誓要当中国-东盟自贸区排头兵。
  云南省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省份,一改以往单一边境贸易格局,推进到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作为“泛亚铁路”起点的省会昆明,也希望成为中国继哈尔滨之后第二个内陆铁路口岸,云南也将逐步从一直位于全国铁路网末梢的省份,跃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物流中枢,并且已经提出了打造连接东南亚、南亚交通中枢的宏大构想。
  事实上,不仅仅是广西、广东、云南,就连地缘较远的江苏、四川、重庆、山东、湖北、福建也在不同程度地接触、介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机遇。
  在国内各省份纷纷抢抓机遇融入和对接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下,作为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重要省份,并在去年成功跻身于“万亿俱乐部”的陕西将如何作为?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