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现新里程新看点 铝代铜缓解压力
2011年03月16日 14:43 1339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2011年6月政府或将停止空调行业“节能惠民”补贴政策。由于2011年中国空调销量将延续2010年的高速增长态势,使得政府、企业、空调市场进入更加良性的发展环境,所以2011年6月政府停止继续对空调行业实施“节能惠民”补贴的可能性很大。
2010年整个空调行业销售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0冷冻年度空调销量内外销合计超过8000万台,2010年空调行业销售的高增长态势在2011年将继续延续,这样政府、企业、空调市场将进入更加良性的发展环境。因此,2011年6月份政府停止继续对空调行业实施“节能惠民”补贴的可能性很大。
国内市场能够出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很多业内人士都把这种增长归结于国内政策的给力的结果。城镇更新换代需求、农村的新增需求以及海外市场复苏将继续支撑空调需求增长,预计2011年空调行业销量增长还将超过15%。
“节能惠民”补贴政策是国家经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国内消费疲软以及发展节能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截止2010年底,虽然国内经济通胀预期加强,但整体经济形势趋好。因此这一政策不再继续的可能性很大。
回顾历史,就可发现政策变化是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公布第一批“节能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根据额定制冷量不同,最高限价范围在3500元-4000元,补贴标准300-850元,政策持续时间为2010年5月31日。
在政策实施一年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了“节能惠民工程”具体思路,从2010年6月1日起空调节能补贴延长一年,但补贴范围是对新能效标准等级下的定频1、2级空调仍给予财政补贴,但补贴标准也有所下降,下调幅度在150~700元之间,旧定频2级空调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持续时间为2011年5月31日。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行业媒体公布的2010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年鉴显示,家用空调制造业实现925亿元,同比增长35.1%。在这样的行业发展环境下,按照国家的经济体制,政府更希望行业能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市场发展,而不是过多的依赖政府补贴,2010年6月补贴的大幅缩水就是政府的一个明显信号。
因此,在2011年,特别是6月1日前,我们要特别注意国家政策的变化,这将影响到当前空调市场发展的走势。
2010冷年,国内空调市场的销售规模创出历史最高点,增长速度也创下了近5年的新高。对此,业界普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暴热天气的拉动、房地产市场增长及二次购买刺激需求以及国内企业借势而动发动大型促销等多重力量推动。
对于2011冷冻年度市场发展,业界却普遍持谨慎乐观地态度,认为会出现增长乏力、甚至下滑以及整个市场会出现低迷、需求萎缩等情况。不过,众多分析人士却指出,目前阻碍国内空调市场继续增长的瓶颈并不存在,整个市场还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呈现出慢牛爬坡的走势。
在政策层面,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还将继续,且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已经成为刺激市场需求、二次购买、更新换代的重要拉动因素。而“能效补贴”有可能将于2011年5月底取消,虽然在上半年还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下半年回落的压力将会比较大。一些企业对政策已经产生了依赖症,离开政策支持后将会比较迷茫。
在企业层面,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已形成以格力、美的、海尔、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等几大品牌领跑的新格局,近年来上述企业均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发展,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且成熟的力量,而且以海尔、志高、奥克斯为代表的企业,在销售规模上还存在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空间。
但是,格力、美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过千万套,在成熟市场或将出现边际效应,再要获取高速度增长难度已经非常大。
在市场层面上,我国城市空调市场已步入了二次购买、换新的高潮期,同时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仍在二三级市场上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此外农村市场在家电下乡政策的稳步推动下,已出现“放量增长”局面。不过在2010年出现市场容量大幅度增长后,有可能会在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通货膨胀政策的抑制下,出现需求的暂时性的回调。
总体而言,在经过一轮高速增长之后,国内空调市场也将面临调整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之下,2011年的市场到底是继续高增长,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回调,恐怕现在谁也无法定论,只有市场本身才是真正的谜底。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