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热议微藻制油 四年内有望产业化

2010年08月31日 8:46 50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全球性能源短缺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如果有一种技术,既能减少二氧化碳,又能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必然受欢迎。这就不难理解,“微藻”为何会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因为,这种藻类正是通过“吃”二氧化碳来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气。
  在中国,生物柴油产业一直有“南方麻风树、北方黄连木”的说法,说的是油料植物品种单一。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成本的限制,世界上其他各国对于生物柴油的产业化也仅限于起步阶段。选取合适的、低成本植物油脂资源来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正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微藻,由于生长繁殖速度快、含油量高,将有望替代木材或农作物,成为“后石油时代”的可再生能源。
  微藻是什么藻
  上海世博会上,绿色的微藻在中国馆和沪上生态家的玻璃围栏中流动,为它们吸收室内的二氧化碳。由新奥集团展示的这项新技术——“微藻制油”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
  据介绍,作为入选国家863计划的高技术研究项目,新奥集团的“CO2—微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经通过中试,其在内蒙古达旗的微藻生态基地2013年将达到280公顷,3~5年内逐步实现藻类生物能源的产业化。
  微藻,这些广泛分布于盐碱水、淡水、海水、沼泽、温泉等水域的微小生物,因其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成为制备生物质能源的良好材料。
  据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总经理刘敏胜介绍,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微藻种类达到几千万种,经过认证可以利用的有几万种。“但真正实现利用的微藻目前只有几十种,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刘敏胜告诉记者,能够制油的微藻不是时常爆发赤潮、蓝藻的海藻,而是他们经过筛选和再造的最适宜的藻种,“生长快、出油率高、适应环境、适合工业生产”。
  刘敏胜说,相比起玉米、大豆和油菜,微藻培育占地少、生长周期短,从出生到可以制油只需两周,而油料作物一般要几个月。同时,微藻的单位产油量是玉米的数百倍,每公顷可产1.5万升~8万升生物柴油。
  而且,微藻是可以“生孩子的”,有的藻种甚至一天可以收获两季,单位面积年产量是粮食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而且微藻脂类含量在20%~70%,这是陆地植物远远达不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之前曾表示,如果推广含5%生物柴油的清洁燃油,以中国目前石油的使用量计算,生物柴油的需求量是600万吨。
  “我国盐碱地面积达1.5亿亩,如果用14%的盐碱地种植微藻,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生产的柴油量就可满足全国50%的用油需求。”有专家如是说。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