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进军薄膜太阳能 环境难题需解决

2010年08月20日 8:35 45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太阳能产业的现状有点儿像南非世界杯赛场边的那块广告牌:“中国·英利”的出现,给人带来的是对未来的希望。但一块广告牌的“闪现”,并不能一夜之间就把品牌全面推向强势。
  实际上,“闯进世界杯”的英利集团正是中国太阳能产业的一员。
  目前,太阳能电池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即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在上述三种太阳能电池中,前两种目前较为常见,而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尚未工业化生产,所以市场上很少见得到。
  薄膜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层薄膜制备成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用硅量极少,所以更容易降低成本。同时,它既是一种高效能源产品,又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更容易与建筑物完美结合。在国际市场硅原材料持续紧缺的背景下,薄膜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
  “薄膜”兴起
  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上,领先者是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不过一些中国太阳能企业在这一新兴领域也不甘落后。
  “这主要是因为薄膜太阳能的低成本所致。”太阳能产业的一位分析师说,薄膜太阳能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不使用价格不菲的硅,所需材料少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能耗也明显低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当然,薄膜太阳能的技术难度也较高,被认为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之后的下一代太阳能技术。
  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种类较多,现已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主要有3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和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CdTe)。其中后者的技术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所垄断,其光电转化率在11%-12%以上。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使用尚不广泛,其转化率为10%左右。中国近年来新发展的多为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专家李清岩介绍,虽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规模目前与晶硅电池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它越来越被业界所接受,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起步于2008年。由于当时晶体硅价格偏高,导致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成本相对较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英利能源(北京)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凌然解释说,由于薄膜电池仅在涂层使用晶体硅,故其原材料使用少,原材料耗费要比晶硅电池便宜很多。
  “当时,晶硅电池的价格高达每瓦3美元以上,薄膜电池则仅有每瓦1美元多。而低廉的成本也掩盖了很多缺陷。”上述分析师说。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