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进军薄膜太阳能 环境难题需解决

2010年08月20日 8:35 45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闯入者”还需证明自己
  李清岩说,“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在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中的比重仅占10%左右。而且,在未来10年到20年以内,它在产业中还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商业化的三种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硅基薄膜技术是最便于推广的;碲化镉技术中由于镉是重金属,所以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而铜铟镓硒技术则由于需要使用的铟、镓、硒三种元素均为稀有稀土元素,其产量有限,所以就大规模商业化角度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硅基薄膜技术所需的硅材料十分普遍,一般公司都可以拿到技术和生产线,具有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能。
  据陈凌然介绍,虽然薄膜太阳能电池看上去很便宜,但事实上也并非如此。首先,相对于光电转化率高达16%-17%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而言,薄膜电池的转化率较低,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池能达到8%,就已经很不错了;第二,由于对薄膜太阳能技术存在一定的质疑,所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需求还较小,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太阳能电池业来说,即使是中国较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在欧洲也没有什么知名度。再者,生产线较贵,加之国内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每年生产线折旧成本高。“这些因素平摊算下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也并不便宜。”陈凌然说。
  据了解,中国国内现有30家左右的薄膜太阳能生产企业,其中多数使用欧洲生产线进行生产。同时,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市场在国外。国外的购买商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最关心的是太阳能电池厂商的信誉,所以很多购买者在选择生产商时多以企业信誉为主要考察因素。
  “购买者申请银行贷款有困难,因为产自中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还没有经过一个10年、20年的验证过程,所以银行不放心。”上述太阳能行业分析师说。
  中国产品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少有人使用过而缺少“名分”,这是国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面临的难题。这也许就是在世界杯足球赛80年历史上,首次出现中国赞助商的原因吧----中国英利“闯入世界杯”的举动,让人们对太阳能产业“中国制造”的前景增添了希望。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