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进军薄膜太阳能 环境难题需解决
2010年08月20日 8:35 4586次浏览 来源: 综合媒体 分类: 相关新闻
三氟化氮之患
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击败多晶硅电池,首先要直面一个环境难题----薄膜电池生产过程中释放的三氟化氮,被认为是一种温室气体。
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迈克尔?普拉瑟(Michael Prather)及其同事在《地球地理学研究学报》上发布研究论文称,三氟化氮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000倍。在半导体、液晶面板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都可能释放三氟化氮。
普拉瑟说,三氟化氮显著的温室效应在大气中能够存在550年以上,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也很强。
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主任雷?威斯(Ray Weiss)等人还发现,三氟化氮在大气中的浓度由1978年的0.02ppt上升到了2008年的0.454ppt。威斯称,虽然目前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了60%,三氟化氮只占0.04%,但三氟化氮所占的比例可能会呈指数级增长。他说,“我们的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三氟化氮的排放量要比预期的高4到5倍。”
目前,《京都议定书》只涉及6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普拉瑟和威斯建议将三氟化氮也列入需要减排的温室气体之列。
而另一方面,威斯也指出,目前三氟化氮的排放量所占比例甚低,它还不是最糟糕的温室气体。而且,大多数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无论是薄膜太阳能电池,还是风力发电机,其生产过程都会伴随温室气体的产生,但是只要它们的使用寿命足以弥补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这些新技术还是有益的。
他举例说:“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多为数十年,而它们仅仅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弥补生产过程中释放的温室气体。”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